我和你都在追趕開往春天的地鐵
哪里曾是 我的世界
等了一生一世 等開往春天的地鐵
我不怕 用任何代價
只是我擔心 自己承擔不了牽掛
遠處,地鐵駛來
我帶上耳機,等地鐵。羽泉的歌飄進了耳朵。候車人群的隊伍排成了長龍。
車到了,車廂內已經擠滿了人。車門剛打開,外面的人便卯足了勁往里擠,似乎錯過這趟車就再也沒有其他的車可坐了。
我常想地鐵就像一個諾亞方舟,我們要乘坐它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站在門口的人不忍被進來的人群擠壓,用力的向外抵抗,好像用身體在說:里面已經沒有位置了,不要再擠了。而外面的人則傾盡全力往里沖,仿佛用身體在回應:錯過這趟車,我可能要遲到了!
兩股力量在車廂門口抗衡,暗流涌動。而在車廂中間的人似乎沒什么感覺。往往很多時候,之所以擁擠,是門口的人不愿意往里走。結果就是被新進來的人擠得要發飆。好在今天無論多擠,還沒有吵架打架的事件發生。那些嘗試擠進來卻最終被擠出去的人失望地望著即將關閉的車門,暗自神傷:“又沒擠進去,可能要遲到了”。
車門關閉了,門外那些拿著大喇叭維持秩序的義工聲嘶力竭的喊聲被甩在了車后:“不要擁擠,上不了坐下一趟啦,注意安全”。擠進去的人盡管差點被門夾住,好在也算擠進來了,找了一個縫隙輕輕的舒了口氣。車廂頓時變成一個大肉包子,人們都成了肉餡。人擠人,人貼著人,香水味和汗水味混合,那些紳士和淑女們的風度和儀態早被擠得變了形。
我看到一個男士的白襯衣后背上被蹭上了一道口紅印。不禁開始腦補,這位男士回家后如何給他老婆解釋和交代?
擁擠的空間里已經沒有帥男靚女們曾經保持的矜持和距離的一席之地。
此刻,大家都一樣,都是肉餡!然而肉餡們在如此擁擠伸手轉身都困難的空間里依然能夠不失時機地掏出手機。就算沒有辦法舉到眼前看,先掏出來拿在手里也安心不少!
地鐵站發報紙的人
在布吉站轉車的時候,一個洪亮的聲音引起了我的注意,“看報啦,看報了,免費地鐵報”。
抬頭望過去,一位大約三十幾歲的男人在熱情的分發地鐵早報。他的身后是一平板車的地鐵報,他則站著人流的側面,左手托著一摞報紙,右手一份一份的分發。
他反復的叫賣著,精神飽滿,士氣十足。他向每一個路過的人問好。一時間我我都覺得有點穿越感,他的勁頭像極了三十年代的賣報人,這個形象我只在電視劇看到過,我的腦海里也乍現出他們的樣子“看報了,重大新聞……”。
然而我也突然想起他并非賣報,他只是在義務分發免費的地鐵報,匆匆忙忙的乘客要不要與他并無大礙,可他的精神狀態卻極佳,他竭力的把這些報紙分發給每一個匆匆經過的乘客,希望每一個乘坐地鐵的人都能在這個清新的早上讀一讀今天的報紙。
一大早,我被他的精神感染了。
后來每天早上我都會去他那里取報紙,有時候不為看報,只是為了聽聽他熱情洋溢的給每一個人說:早上好。
那種一直不變的熱情使這個睡眼惺忪的早晨一下子清醒起來。
每天早上在地鐵站里除了能看到一大波趕著上班的人們,還能見到大約有二三十位退休的老頭老太太排在地鐵站的一側等著小伙子分發報紙。他們不用上班,早上出來溜了彎,算著該到發報紙的時間了,就到站臺等著。
一看到小伙子拉著一平板車的報紙出了電梯,便通過免票入口蜂擁而上,把小伙子圍了一個水泄不通。
有的老頭老太太還趁小伙子不注意,一次多拿了一份或兩份出去,哪怕小伙子看到了在他們身后大喊每人只能領取一份,他們也佯裝沒有聽見,匆匆往前走去,心里估計有點慌張也有點得意。
地鐵里的的人們
地鐵里擠滿了趕著上班的男男女女。他們坐著或者站著。有的還沉浸在假期的歡樂里,有的也許還沒有睡醒,有的可能還在想著心事,有的說不定此時正躊躇滿志。
然而在表情上卻看不出多大的區別,每個人似乎都很沉默。
但是無論是坐著的還是站著的,90%的人都在看手機,玩游戲,刷微信,刷微博,看新聞,看電視,聽音樂,聽英語……少有幾個坐著的人在瞇著眼睛補覺,少有幾個人在看書,紙質書或者kindle。
站在我對面的一個女孩正在認真的看著一本書,我抬頭看了一下書的名字,叫《文藝心理學》。女孩短發,上身穿著一件白色的休閑長袖T恤,下身一件黑色的喇叭短裙,她左手托著書,右手還拿著一只highlight筆,不時地在書上畫記號。我想她一定是看到了她喜歡的句子或者能夠打動她的與她有共鳴的文字吧。
就像我每天看到那些能夠打動我的人一樣,我想給他們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在地鐵里,像是一個剛到這個城市的觀光客。羽泉的歌聲還在耳邊縈繞:
擦肩而過 目光交錯
我依然還在追趕 開往春天的地鐵
無戒 21天寫作訓練營第十九天 簡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