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操作只分為三個階段,但是能走完的人少之又少。
穩定虧損階段、穩定盈利階段和卓越績效階段。
每一個初入市場的投資者都是韭菜,不用時間去證明,先提前給他打上“穩定虧損”的標簽是可以的。
有很多人可能不服氣,也有不少人一時間確實賺得盆滿缽滿,但問題就出在“一時間”,除非你賺到就永遠退出,但是你不會。
亦有不少人,長期甚至永遠處在“穩定虧損”階段,這樣的人屢見不鮮。股市交易20年,歸來依然新手。
如何進階到第二個“穩定盈利”階段是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各人各樣,筆者只能以自己為例,試加以描述。
我是在第六個年頭開始穩定盈利的,期間我認為自己足夠努力,書讀了500本,復盤幾十萬,筆記也有20斤重(有圖為證),雖然大多是無用功。
無奈在操作上極不好用功,拳拳打到棉花上,有力無處使。這個不像學習寫作,每天讀1萬字,每天寫1萬字,堅持一年、兩年、三年,年年立竿見影地大步前進。但操作呢,天天去買賣20次嗎?不虧死也要拖欠交易費了。讀書、找老師嗎?老師也在忙著解套,沒時間搭理你。
一直到多年后,我才明了,投資者的修行原是一個把你本已打開的“潘多拉魔盒”再慢慢關上的過程,誰也教不了你。不是每天要怎樣去交易,而是如何管住自己,不要去交易,什么也不要做,不需要操練。
自2019年以來,筆者確實一直在穩定盈利。因此可以就說我已經進入穩定盈利狀態了嗎?這樣的標簽怕也不好打,須過個三五年后,期間多經歷幾次明顯上下的行情,然后才可基本確認,誰敢保證不會有什么滑鐵盧呢?
但可以確定的是,那些有錢就滿倉,虧錢就躺平,平時不努力,行情來了又天天盯盤的人,十年也不會進入第二個階段。
如果五年后你幸運的仍然保持著穩定盈利,則可期進入“卓越績效”階段。那是一個什么光景?我沒有達到,說不好。
但如果你穩定盈利的能力得以基本確認,那么第一件要做的事一定是追加投資,假如你平均每年有30%的盈利,再有個幾十萬上百萬的資金,這樣不論你在哪個城市都可以財務自由了。
如此愉快地堅持下去,你的修行和交易體系也在不斷精進,或早或晚你也可以進入“卓越績效”,那一定是可以賺到更多的利潤,或翻倍,或翻幾十倍。
但必須注意的是,到時你一定要從“錢眼”里跳脫出來,從“小我”之中跳脫出來,不然必走向膨脹,再走向毀滅。這樣的故事我們在書上讀到很多,我也見到過具體的案例,不論是哲學的思辨,還是客觀的實踐都告訴我們,“錢眼”是個死胡同,不會有出路。
那怎么辦呢?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感謝閱讀,感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