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頭條中看到這樣一篇文章,覺得三觀較正,有一點感想(臺風(fēng)中扶車被壓身亡的男人:若非生活所迫,誰會這么“傻”)
我們在努力奮斗,學(xué)習(xí)各種先進管理文化與利用各種高級工具時,也不應(yīng)該鄙視甚至敵視那些因各種原因確實在底層無力掙扎,命比紙賤的人。
我常常想,不平等是人天性所決定,均物質(zhì)也許未來能做到,但均地位卻不太可能。如果整個社會,整個世界做事都只以經(jīng)濟利益為第一考量,那人類只會像恐龍一樣最終滅亡,我私底下常常覺得,像《后天》、《2012》這樣的虛構(gòu)故事其實離我們并不遠,如果人類不能超越自身人性和道德局限,摩爾定律總會有失效的一天,就像《三體》中的人類,縱然通過與三體人的第一次妥協(xié)創(chuàng)造出非比尋常的物質(zhì)世界,由于關(guān)鍵技術(shù)不能取得突破,再炫赫的艦隊也如同無用的花瓶般一擊即碎。三體人的三觀和人類完全不同,卻在同人類交往中開了竅,科技與文明都突破了原來的制約,成為了一個更高級的生命系統(tǒng)。劉慈欣在這部書里也只能以宏大的想像來描述兩種文明不可思議的碰撞過程,至于哪種文明更成功,為什么成功卻超越了我們目前的想像空間的,也許未來完全不是這么回事,文中似乎更贊許的是道德,可是文中維德的這句話“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卻在其后一直叩問著女主程心的內(nèi)心,尤其是當(dāng)她乘坐維德秘密制作的恒星際飛船逃離太陽系時。
偽善的仁慈與完全的利己一般不會有任何前途,多想想未來會怎樣不會改善我們的現(xiàn)狀,卻能指引我們的方向。對于人性的考量,有兩部好電影推薦大家看看,一、中文名是《迷霧》,改編自史蒂芬·金1980年同名中篇小說;二、同樣改編自小說的《銀河系漫游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