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寫作,以及在開智耳濡目染,形成了以下作品觀:
盡量主題創作
讓每篇文章都盡量有初衷、有目的、有主題、有作品序列感,為自己內心構建的大作品服務。
大作品是什么?西蒙之于認知科學、諾曼之于設計、坎貝爾之于神話、萊考夫之于隱喻。
如何構思自己的大作品?
不妨嘗試在天剛亮的早晨,爬起來,坐在書桌前,閉上眼睛什么也不想,七分鐘后,問問自己,自己想寫的東西在三年后是否仍有價值?別人是如何做到的?他的方法是什么?如何才能讓自己也變成那樣的人?
以上不僅僅是創作問題,更是人生大問題,思考大問題挺難的,暫時想不到也沒有關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想明白的,畢竟行動會慢慢改變你的動機。
自從養成這樣的習慣,已經不愁沒有寫作素材,心中那顆小種子已經開始發芽,慢慢地長出枝芽,不再憂愁焦慮每日每周要更新什么文章——想到那,學到那,寫到那,就像一片片的小樹葉,長此以往枝盛葉茂,就會長出大作品。
安靜持續專注
人性貪婪,選擇越多,注意力越渙散,越容易什么都學不成。
21 天學會寫作、學會繪畫、學會攝影、學會設計……看似可以速成,但泛而不精,學而不練,21 天往往只能蜻蜓帶水,走馬觀花。
還不如用笨方法,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學一門功課,沉住氣,安靜下來,看潮水流去,看眾鳥高飛。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我不喜歡死磕,何必與自己想做的事情過不去;我不喜歡堅持,做喜歡的事情不需要堅持;我不喜歡斜杠,圖靈、愛因斯坦、卡文迪什、拉馬努金,他們會把該做事情做好。
選擇一個你喜歡的領域,與多數人走,不要停,慢慢地走,再與少數人走,咬緊牙關,不回頭,不掉頭,直到人跡罕至的地方,你會發現,人生已大不同。
我寫作,就這樣寫,從刻意練習到不得不寫,再到不寫不快,順其自然,水到渠成。正如愛倫堡所言:創作,非有迫切之要求與成熟之構成,不宜妄作。多知多識,深入生活,實為切要。
期待你在面對信息汪洋時,會像摩西一樣,在海中開一條道,從容走過去,抵達流奶與蜜之地。
經常迭代作品
我現在喜歡在所有文章底部加個「 ChangeLog 」,修訂記錄的意思。這是程序員的寫代碼時的優秀習慣,方便 review 。
將「 ChangeLog 」 遷移到寫作,有三重意思:
1)此身。凡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推諉給別人;
2)此時。凡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推延到將來;
3)此地。凡此地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所以現在,我會盡量更新主題代表作,同一主題和話題不再寫新文章贅述,而是去修訂舊文章。
最近的一個例子:2017-02-16 剛寫完一篇《你好哇,情感》,這是一篇論述情感與文字關系的文章,末尾是我訓練情感寫作的小方法,但過幾天,就發現其他鍛煉情緒感知的方法,先將其寫入備忘,待有空再增補進去。這些修訂你可以在這里看到:http://t.cn/RiC82qh
細微持續的更新代表你對作品的態度,無須多解釋,行動會慢慢改變你的動機。
值得一提的是,經常迭代作品也會帶來驚喜。例如這篇文章就是我修訂《你好哇,情感》時突然想到,然后手起刀落,快寫慢改而成。
小結
盡量主題創作、安靜持續專注、經常迭代作品,這就是我作品觀。
知易行難,愿你做這個時代的植樹者、安靜者與創作者。
ChangeLog
- 2017-03-08 修訂個別文字
- 2017-03-07 修訂隱喻,刪去廢話 2h
- 2017-03-06 修訂文字 1h
- 2017-03-04 構思二十分鐘,形成文稿三個小時
六經注我
這篇文章的耗時比我想象中長多了,才 1500 字,原本想是快速寫成,小修小補就可發布,但一旦發現自己先寫了個認真的題目,就要認真起來,于是便盯著這題目,這也不對,那也不對,改來改去,才有此版。
歡迎交流你的作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