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五項規定落實系列⑨:學校雙減實施2.0版應該怎么晉階?

[紅順視點]:雙減五項規定落實系列⑨:學校雙減實施2.0版應該怎么晉階?

雙減是小切口,大改革,以小見方向、以小見責任、以小見情懷,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要載體和具體行動;同時雙減也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探索、建模、迭代、創新。那么中小學校雙減實施2.0版應該怎么晉階?

一、1.0版雙減樣態描述

縱觀基層中小學教師、家長對雙減認知、行動呈現如下軌跡、脈絡:從起初想不通內心抵觸到最近發自內心認同,從等待、觀望到探索、起步,從行動迷茫到路徑逐步清晰。因此筆者第一印象,這次雙減不是僅僅停留在紙面上、口頭上、文章中,而是真行動、全員行動,即各地中小學雙減動真格啦!

雙減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殲滅戰,而是持久戰。速成論要不得,持久論才是正途。因此筆者對當前中小學的雙減實施帶著審視、解剖、追問視角也進行了如下冷思考:

一些學校仍處于被動應付應對,而沒有主動擔擋、有所新探索,即被動多主動少;多從減的量上做文章,而沒有從增的維度、提質上去深度思考,即減量無提質;多從雙減的形式上去翻新,遠沒有達到減的本質、目的、意義,即有形無神;雙減多在遵照上級要求"公轉",結合校情創造性實施"的自轉"少,即有共性缺個性;雙減多讓學生從教室走向校園,還沒有膽量真正、走向校外,即有"圈養″放風缺真正"散養";雙減多因循守舊、亦步亦趨,屬于但求無過的"佛系"、"趟平″心態,敢破敢立、有所突破、有所作為還未成氣侯,即心態追求無過多有功少;雙減多有行動,還沒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常態化″,即行動“有″多“優″少。

二、2.0版雙減實施方略探尋

筆者認為,中小學實施雙減行動1.0版晉階到2.0版,需要關注三大維度九項硬核指標,現分析論述如下。

路徑一:在"加""變″上練硬功,力求"質"上有突破。

維度1:重構校本化課程體系,讓立德樹人、核心素養真正落地。

圍繞學校學生核心素養個性化表達,進行國家課程與學校校本課程統整,進而實現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校本課程圍繞核心素養開設,從有什么、供什么,走向缺什么、補什么,從點狀、碎片化課程走向立體、系統課程生態體系。崇尚人文,信奉科學,科技與人文并重。課程中體系中增加滲透、培養時政素養、科技素養、人文素養、藝美素養、新勞動素養的內容與比例,釆取選課走班、學分制管理。

維度2:活動與學生特長、愛好、興趣關聯,變關注孩子一時為關注孩子一世。

從為活動而活動,為打發時間而無目的活動,走向活動選擇、開設與學生特長、愛好、興趣關聯。從統一共性活動,走向私人定制的個性化活動,最終構建可自主選擇的活動超市。鼓勵學生多參加體育活動,鼓勵班主任組織學生開展校外研學旅行,鼓勵有條件學生參加藝術培訓班,鼓勵學生參加勞動實踐。同時選修課、社團課程要為一生一特長、一生一喜歡鍛煉項目搭建平臺與服務,實現規范加特色、合格加特長的活動目標。

維度3:立足雙減主戰場在課堂,深化、細化課堂改革。

雙減主戰場在課堂;培優補差主戰場也在課堂,為此要從文化氛圍創設、課堂模式建構、學習內容統整等維度來深化、深耕課堂改革。

可實施策略有:集智備課;教材統整,大單元設計;以大概念、核心概念確立主干問題化系統;構建學習共同體;引入信息化學習與思維工具;學程再構,學以致用、用以致學相結合;活動評價相嵌于活動任務之中;傾聽、串聯、反芻為主線;關注深度學習、高階思維、遠遷移;重視元認識、教學目標完整達成和學習價值深度實現。

維度4:從作業布置走向作業設計,從作業檢查走向作業監控。

"教師下題海,學生蕩輕舟",變傳統“狂轟濫炸型作業"為"精確打擊型"作業。

最明顯標志是不再購買市場粗制濫造、低劣作業,教師會自己依據學情,通過選題、改題、創題來設計作業,從預設性作業走向動態生成性作業。

理順預習性作業、鞏固性作業、探究性作業、拓展性作業之間關系;挖掘伴隨做作業產生作業文化育人功能;重視作業對保持學生學習興趣及全面成長發展作用。

變事后監控為事前提醒、服務,提高教師作業設計新基本功培訓,舉辦優秀作業評改細節研究會。

維度5:研究核心素養導向下考試形式,發揮考試指揮棒導向作用,考出文化、價值觀,考出素養。

正確、辯證對待考試,研究出有理念引領、技術支撐、有信度、切實可行的一二年級期未非紙質考試形式;高段及初中建立熟題庫,在命題立意、情景、設問上做文章,“反套路″、"反刷題"和"反死記硬背",讓真搞課改、真實施雙減學校、教師考的更好!

維度6:完善評價機制,探索綠色評價,讓綜合素質評定在中招升學中真起作用。

評價目的定位從傳統的甄別、鑒定、評判功能轉向診斷、促進、發展的新功能。

關注過程性評價、表現性評價和發現性評價,關注學生自我、同伴評價,關注激勵性評價;研發創新評價新形式,讓評價擴容、增值。

發揮成長檔案袋評價功能,把綜合素質評定做細、做實,讓其在中招分配生錄取中權重增加。

不能讓體、音、美走向純應試之老路。從單純選考技能走向考查素養,從強制突擊變成興趣、習慣、常態。比如中招體育考試就可嘗試加分制:三年初中無近視可加分,身高體重指數正常加分;有一項終身喜歡并堅持鍛煉項目可加分,等等。也可以考核學生體育素養,如:興趣、特長;規則意識及體育精神;運動習慣;健康意識、行為;基本運動能力、專項運動技能等。決不要把音美藝術教育被綁在應試戰車上,不上短視、功利性體育考試副作用在音美學科重演!

路徑二:在教師"減″"訓"上做足文章,調動教師參與雙減與延時服務內驅力,愿參與、樂參與、會參與。

維度7:實行彈性上下班制,評模、職評、績效工資向社團課程開設、延時服務傾斜。

增加學校教師編制;從培訓機構中特招一批藝美技能科教師;向社會、離退休干部、土兵群中招聘一批延時服務義工;向社會購買科技、藝術課程服務;實行彈性上下班制,把學校教師從超負荷工作量中解放出來。

維度8:引導、鼓勵教師參加社團課程培訓,提高教師在社團課程開設、作業創意與設計、學業與職業規劃等專業技能。

教研機構要組織教師開展社團課程開設、作業創意與設計、學業與職業規劃三基新基本功培訓。

學校可采取學校補貼、全額出資,讓教師利用寒暑假參加社會上的藝術培訓班,也可以大學生頂崗實習,讓教師帶薪到藝術院校進修,進而解決社團課程師資不足、延時服務從有到優的問題。

路徑三:在對家長"引"、評上深謀劃,變家長為“雙減”政策的“神助攻”。

維度9:借助《家庭教育促進法》頒布東風,發揮好家長學校作用,讓家長教育理性回歸,把學校學習作為孩子"主食、正餐",參加社會學科培訓為孩子"副食、加餐",注重孩子的快樂、幸福及全面發展。

引導父母關注陪伴孩子質量,提醒父親在孩子童年、少年時期父親陪伴決不能缺席,抽出時間多參加孩子家長會;教會家長與孩子激勵性、有效藝術溝通;豐富家庭生活,提升孩子在家幸福指數;鼓勵同齡家庭之間"拼養",輪流、錯時帶孩子去游玩。

雙減仍在求索路上,雙減只有進行時,快進鍵,決沒有完成時、暫停鍵。盼學校雙減實施晉階的2.0升級版由應然變為實然,由由局部、偶然變為整體、必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