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感悟三下鄉,青春筑夢行#活動,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表過。”民間文化藝術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傳統文化,近年來,隨著西方文化以及現代化科技發展的沖擊,不少民間文化藝術逐漸式微。7月17日上午,江西財經大學銅鼓服務團走進銅鼓縣廟會文化節,深入探索這一瀕臨失傳的民間文化藝術。
據了解,當地廟會文化節余去年開始,旨在促進當地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和發展。本年度廟會舉辦點在溫泉鎮新開村關帝廟,廟會共有兩項節目組成,一為具有千年文化底蘊的風雷鼓,二為祈福大會。
銅鼓縣風雷鼓歷史悠久,氣勢磅礴,它吸收了本地鑼鼓和外來文化藝術的精華,歷經數十代人的不懈努力,已趨于完善。它通過激揚奔放的鑼鼓聲和不斷變換的節奏,模擬出風、雨、雷、電之聲,故得名曰:“風雷鼓。”,并以此祈盼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祈福大會是虔誠的宗教信仰弟子拜神拜佛的一種儀式,配之以相適應的音樂,由中國古典的鑼、榛子、嗩吶等進行演奏,期間有得道大仙或者高僧手持如意禮拜,祈求當地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民間文化藝術是動態的、以言傳身教、口傳心授為傳承特點的民間藝術,是活態的文化遺產,也是當下要大力搶救和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