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魯迅的書大概是在我閱讀生涯中為數(shù)不多的,每讀一篇文章便有寫一段文字的沖動的了,而他的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一群看客。
? ? ? ?縱觀中國歷史,我們對看客的評價都逃不過內(nèi)心丑惡,冷酷無情。像《藥》中見錢眼開,唯利是圖的阿義;糊涂的二十多歲的青年,在看客身份背后不僅僅是他們自私的心理,更是被統(tǒng)治者壓迫剝削后的奴性心理。
? ? ? ?當(dāng)時的社會形勢嚴峻,民生凋敝。在秋瑾死后,阿義作為看客并不為他感到惋惜反而想著將他的衣服拿走去換一些錢財來,見到錢便紅了眼,他的無情可見一斑。而在這背后的事實卻是由于統(tǒng)治者的剝削,人們過度貧窮,渴望得到錢來維持最基礎(chǔ)的生計。阿義對于此的無奈和繼續(xù)活下去的最后一絲希望在這里便全部化作了見錢眼開與唯利是圖。
? ? ? ? 再看二十多歲的青年。青年,正是朝氣蓬勃的時候,而在大清統(tǒng)治下他不得不接受被壓迫,被控制,被洗腦的這類思想。即使最初有抵抗和自己的見解,也慢慢地?zé)o法避免的磨滅成了妥協(xié)。在青年眼中,大清獨裁已成為習(xí)慣和傳統(tǒng),這個時候見到想要造反的人,感到憤怒與不解便顯得不足為奇了。
? ? ? ? ?我們的確應(yīng)該摒棄看客的任何一種心里,但更應(yīng)該看清實質(zhì)。熊培云提到過:“保持一顆悲憫和寬恕的心”。吃人的歷史已經(jīng)足夠險惡,我們不必再用刀劍般鋒芒畢露的目光刺像那群在封建枷鎖下被籠罩的看客。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當(dāng)我們批判舊時看客的愚昧麻木時,別忘了他們身上也有可憐的一面。我并不是在為看客開脫,而是想要人們看清過去的社會,過去的統(tǒng)治者,看清未來我們想要的我們和想要的社會。當(dāng)我們窺探看客們的可恨之處時,別忘了在此角度的我們也被叫做看客,別忘了有時看客的可悲并不遜色于革命者,別忘了身為看客的我們需要,能夠去做什么。
? ? ? ? 我想,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最需要被拯救的是華夏眾生,而不一定偏是微不足道的茫茫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