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的文字和故事總是能深入人心。在這部小說里,我試圖假借一位生活在明代的小文人,訴說他曾在黃河岸上生發出來的故事和情懷,借以描寫故土,抒發世若春夢之感,亦試圖窺探文人小說繁盛的那個遙遠時代……
36.
“今日雖然應承了肅王千歲,要在半月之內破得此賊,也好為夫人報仇。可是,這賊人如何能破呢”?
原來這陶寶山對于破賊之事毫無頭緒,但是大男兒行事要有魄力,古人說“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給自己一些壓力,又怎能對得起肅王栽培,成就一番事業呢?
整整一個下午,陶寶山都在院落里思索此事。不想想來想去,卻無論如何都想不出對策來。陶寶山心里覺得異常煩悶,吃多了一些酒,便倒頭睡了。
也不知睡了多久,模模糊糊間,陶寶山突然看見夫人一身河水,血淋林地站在床邊哭泣,“相公,你我夫妻三載有余,不想今年中秋節將至,你我二人卻天人兩隔,叫人好是傷悲”。陶寶山只聽見夫人越哭越厲害,好像還在怪他沒有為她報仇。
“夫人,我”!陶寶山掙扎著醒來,哪還有夫人的影子,卻原來是一場夢。
“哎,去年此時,你我還在永登城內,為中秋節做準備,不想今年卻陰陽殊途,真是造化弄人……”
想到此處,陶寶山頓時覺得眼前一亮。“中秋節,再過三日就是中秋節了,夫人,你的大仇可以得報了”!陶寶山說著,點了三炷香,向著河口方向說道,“夫人托夢,讓相公想到了破賊妙計。夫人放心,今年的中秋節,就是那些賊人的死期”。
經過這一場夢,陶寶山心內想定了破賊妙計,便立即叫人傳沙捕頭過來,令他到城門口查探賊人動向。在用過晚飯之后,陶寶山又叫人找了一份地圖過來,一直看到深夜,才朦朧睡去。
37.
第二日一大早,李明便來到了陶寶山的住所。
“末將見過陶大人”。那李校尉向著陶寶山行了禮,又繼續說道,“大人叫末將今日前來,不知大人是否已經有了那破敵之計”?
“李校尉,本官確是有一計策,至于是否妥當,還需要和李校尉商議”。陶寶山說著,便將自己所想的計謀說了出來。
“大人好計謀,此計占盡天時,如此一來,那賊人必敗無疑”。
原來陶寶山想到中秋節將至,那些賊人必然也如他們一般,必定要在那日飲酒作樂,那時他們防守松懈,正是最好的進攻時機。
二人正說著,只見沙捕頭一臉喜色地步入進來,“恭喜大人,小人按照大人吩咐去城門查探,那些賊人果然混入了城內,想請城內的戲班前去山寨唱戲。小人便和那班主說了,偷偷將我們的十幾個人混了進去”。
“好,真是天助我也,這次管叫那伙賊人死無葬身之地”!
“大人真乃神人也,所有的事情都想得如此周到,末將佩服”。
“李校尉謬贊了,我只是略施小計罷了,真正的攻山拔寨還得靠李校尉和沙捕頭二人沖鋒陷陣”。
李校尉和沙捕頭聽了,互相看了一眼,抱拳齊聲說道,“愿聽大人差遣”。
陶寶山聽了自然高興,便對著李校尉和沙捕頭二人說道,“我們就定于中秋節這天進攻。到時候,李校尉需備足軍糧,在八月十四日夜里,選一處上游水緩處,用那二十支渡船將四百兵勇運過河岸,再悄悄行到賊人山寨附近隱蔽埋伏。沙捕頭則要時刻注意與混進山寨的人聯系,等到賊人酒過三巡,讓他們放火為號,我們一起攻上山去,那些賊人就必敗無疑了”。
陶寶山將這破敵之計與他二人說了,并吩咐道,“此事只有我們三人知曉,千萬不要走漏了風聲,破賊之事,成敗在此一舉,還望二位謹慎對待”。
李校尉與沙捕頭自然答應,從陶寶山處回來之后,便開始各自準備。
【連載】《河秋一夢》(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