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一天忙上忙下,結果晚上回家發現今天沒干成啥事;你是不是整天各種刷朋友圈,各種點贊回復,結果把正事給耽誤了;你是不是整天慢慢悠悠地去完成工作內容,但等你真的下決心去做的時候已經快下班了。
到底誰偷走了我們的時間?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我們自己。今天看到這本李曉娟寫的《誰偷走我的時間?——高效能人士的時間管理手冊》,確實學到不少實用的東西,這本書是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大概14萬字,在京東上售價29.6塊錢,在豆瓣,掌閱,網易云閱讀,都有電子版下載。
目標
說一千道一萬,其實我們經常忙來忙去卻沒啥收獲,主要還是沒有目標,或者說沒有清晰的目標,很多人說:“我有目標啊,我的目標是賺錢?!蹦悄愕降资窍胭嵍嗌馘X呢,什么時候完成呢。比如設一個具體目標,我要在2018年6月6日前賺到100萬,這就是具體目標。
而設立目標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分解目標,比如上面的目標,我會分解到每個月要賺9萬塊錢。這樣你在具體每個月去做事情就有個參考。
計劃
做計劃一般有兩種,正向定計劃和倒推定計劃,其實倒推定計劃效果更好,以始為終不受思維限制,你計劃2018年6月6日賺100萬,限定好就是18年6月6日這天完成,倒推每個月,2018年5月我要做什么,2018年4月要做什么等等。
定要注意“墨菲定律”,比如你去超市買東西,窗口有幾個相同的隊伍。你想這隊伍應該不是最慢的,往往你所加入的隊伍往往是最慢的。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么它更可能發生。所以,做規劃時,遇到不確定的時候,不要有僥幸心理,考慮全面點。
做事情的時候可以參考下“ABCDE”法則,A表示最重要的事,B表示應該做的事,C表示不會對目標實現由什么影響的事。有A類事件就不要做B類事件,有B類事件就不要做C類事件。
根據“二八法則”,把主要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其實也就是A類事件。
一天48個小時
你有沒有注意自己的“時間管理風格”,你是聽覺型、視覺型、還是思考型。
聽覺型的人不會考慮時間的重要性,他只相信耳朵聽到的事情比較重要時,就會優先去做,而視覺型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事情如果比較重要,他就會優先去做。而思考型屬于比較主動型能主動規劃和安排事情的緊急程度。
要注意“常規性工作陷阱”,有多少人工作是老老實實上下班,按時完成自己的工作,其實你已經陷入了“常規性工作陷阱”,這類人在公司經常是默默無聞,老板不知道你的能力,要學著定目標,學會推銷自己。
一次做好一件事,刷朋友圈時候就不要考慮工作,工作的時候,手機就打開番茄鐘,調靜音,專注于工作上。
浪費生命
你的辦公桌亂不亂?我不知道多少人桌子是很亂的,要學著把桌子整理干凈,別找東西的時候花太多時間??梢灾鲃訉W習“斷舍離”,在百度上有視頻可以學習。
小心“帕金森時間效應”,就是你這份報告本來10分鐘就能搞定,你偏偏把任務分到3個小時里,那你就會耗時3個小時完成。所以給自己定任務選擇合理時間,比如我寫這篇文章以前都是要花4個小時完成,我今天定目標2個小時,可能2個小時就完成了。
現代時間管理秘籍
假如你要學習做PPT,你菜鳥一枚,有以下幾個選擇。
(1)自己百度各種免費資料,自己花半年苦心學習。
(2)找做PPT稍微好一點同事,請人家吃個飯,花上3個月學習。
(3)報名秋葉大神的課程,花幾百塊錢,然后一個半月學會PPT。
選哪個呢,以時間效率來看,肯定第三個劃算啊,能把大神PPT精髓,掌握,又節省了時間。
還有自身硬件如電腦鍵盤的選擇,聽無戒老師說:“他們寫作會買專用的鍵盤,她以前也很鄙視那些買專用鍵盤的,但是身為一個作家,在寫作時候就因為鍵盤原因,沒把自己想打的字打出來,靈感就消失了,那多虧??!”
效能
多檢查那些最不容易出錯的地方,越安全的地方越危險,像央視那么嚴肅的《新聞聯播》一年也會出錯,別說我們手上的事情了。
爭取做事情一次做好,返工很累也很麻煩。這是追求精益求精的一種態度。
往期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