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今天無意中發現,一個認識好久的群友退群了。
感受:震驚!
因為一個群來來去去的人確實很多,但是他卻是一開始元老級別的人,長長的微信群員前幾個的人,現在突然退群,就好比一個大股東突然退股一樣,對于我這個小股民無疑是非常震驚的。猜測原因:太忙?人多口雜?群變質了?
可能都有吧。前情介紹:這一聯想我才發現,我入群也快三年了。
15年的時候入群,應該算是自己加入最久的一個群了。
也正是因為自己從這個群里收獲很多,增長了很多知識,認識了很多有趣又厲害的小伙伴,所以這個群一直在我的聊天列表里,沒事還會拖到上次看到的地方去刷一刷大家聊天記錄。
現在驚覺,這個習慣竟然保持了快三年了。
而這三年,變化太多,故事太多。來來去去變換的人也太多。
我的記事本里還有一張其中四個群友的合照。
- 思考1:發言。
自己在群里基本屬于話很少那種。
相必很多人跟我一樣并不喜歡在群里說話,總感覺被人圍觀。而且很多時候我們表達觀點,就會有沖突,持不同觀點的人就會跳出來反駁你,大家秉著和氣的態度,可能不會去爭個臉紅脖子粗,卻也不太愿意再發言了。
所以插科打諢發段子發紅包比較和諧。
但是光有這些就夠么?
不是的。
這個群給我的價值就是分享資源,這個資源可以是知識,也可以是人脈。
除了工作群和熟人群,陌生人組建的群和人也一樣,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常存常新。
思考2:為什么會有老人離開?
這跟公司經營也是想象的,很多東西到后面都會變質。
要么冗余,要么變質。
冗余,亂七八糟的人,就需要群主來清不必要的人,但是這個很難,誰都不想得罪人不是。
變質,初衷會隨著時間改變。保持初心本來就是一件很難的事。
尤其經營一個群,給群主甚至其他群友帶來的利益效果不顯著的情況下。任其發展是最省力的。思考3:熵變。
就好像自然界的狀態總是趨向熵增的過程一樣。一個群的走向也是的。
雖然你感覺經常冒泡的就那么些人,但是你在給群友點贊的時候,你會發現,咦,他也在,原來他們也認識,而且好像也很熟。
這種感覺就像,上來冒泡的魚是很少的,但是冰山下面互相游戲打鬧的魚卻很多。
你不知道這里面會衍生多少故事。思考4:慣性。
就像這個一直在我聊天列表的聊天群一樣。我每天習慣的點開,刷好久的聊天記錄,甚至翻好久,一直翻到上次聊天的地方接著看。
意義在哪?
明明知道普通的自己一無所有,最值錢的是時間,卻還是有大把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
明明自己根本沒參與其中聊過一句話,為什么看著他們聊得火熱,自己看完對話就有種自己也參與其中的自high?
明明這些人你甚至都沒見過,為什么有自己人脈滿天下的錯覺?
為什么這種慣性的習慣你意識不到。
好可怕。
又有多少一直堅持的習慣是不對的,甚至需要我們摒除的呢?
年齡在長,但有些東西卻永遠停留了。
我需要更多類似今天的時刻,去停下來思考一下
回頭看一眼,自己走了多遠,有哪些東西不需要了,可以扔掉了,雖然很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