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 讀書筆記
1.人性有光輝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不背叛,只是因為背叛的籌碼不夠大,這種利誘大到一定程度,人性陰暗的一面就會被誘發。
2.玻璃心的人大多過于注重自己的感受和情緒、以及那可憐的所謂自尊,而一個智慧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會刻意的把這些東西隱藏起來的,只有這樣你才不會糾結于我萬一失敗怎么辦、被人背叛了怎么辦,才能一門心思的專注自己的事情,內心想得越多的人越廢物,只有降低自己的情感需求才能活出自己。
3.存款才讓人有最真實安全感,尤其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可以打開自己的銀行資產總覽,這些數字都是你最忠誠的騎士。
4.明天是學生到校的最后一天了。臨近期末盤點,老師們對九年級新生的反饋、反思也越來越多。 雖說有疫情的影響,但這批九年級新生的自律性、主動性、專注性等,較以前的學生而言,差非常非常多。今天跟一個歷史老師+好友聊天,探討這種現象背后的原因。我們倆的發現如下。
這批新生在13~14歲之間,剛出生或還在娘胎里,就趕上了2008年的經濟大蕭條。經濟狀況的下降,增加了大家的焦慮感,進而影響了父母及家庭關系。經濟的下降,也導致工薪階層要付出更多的時間,來換取等額的報酬。父母、孩子相處的時間減少、質量降低,孩子的習慣養成較差、啟蒙較晚、脾氣較暴躁。我們倆把這些娃戲稱為depression generation。
前面提到,據在初中做副校長的哥們內線消息,下一學年的九年級新生會ten times worse。這批新生出生于2009年左右,依然在大蕭條時期。這只是我們倆胡侃、據不完全觀察得出的結論,真希望有專家來做這方面的研究。
08年金融危機前后出生的depression generation,在青春期的時候又改上持續經年的疫情。確實慘。
5.成年人相親是有個默認的原則的,叫做“三次原則”。
美國人認為就是三次見面決定能不能滾床單,不能滾床單或者至少確認這個可能性,就不再見面了。當然我國國情不同,也未必就是三次不是四次,但是底層思路其實是差不多的:
要在不太長的時間內,比方說一個月,盡快確定雙方之間有沒有性吸引力。如果沒有的話,不要耽誤自己的時間。
性吸引力是相互的,雙方如果都覺得對方有吸引力,說白了就是可睡,一般三四次,最多五六次見面,至少該試探的拉拉手什么的了直接快進的也很正常。
如果見了好幾次還沒有這類動作,或者男方主動試探下被女方甩開,或者只有女方主動男方從不主動…總之就是看不出“相互想睡”這個信息…
6.只要能做到不使用反問句,就可以避免至少一半的溝通麻煩;還可以使自己的形象、教養、親和力、說服力提升至少一倍。
在某種程度上,反問句是語言作為溝通工具時最爛的一個工具,它只適用于沒有具體單個對象時的表達。所以不要使用反問句,除非你是為了復仇或激怒對方。
7.“自從買了在40樓的房子,我現在后悔的不是一點半點兒。”朋友嘆氣說到。
當初買房的時候,置業顧問一句“住得高,看得遠”。把我吸引到了,就買了40樓,現在裝修只裝了一半,就有點后悔了。
朋友現在住的房子位于5樓,每天回家,坐在落地窗前,喝著茶,看到窗外蔥蔥郁郁的樹頂,心情特別愉悅。
而在40樓的新家往窗外看,只能看到對面樓的窗口、遠處樓房的屋頂,要看點綠色,還得低頭往下看,還恐高。
越看心越慌,她想把房子賣了住回老房子。
8.去重慶的時候住在超高層的酒店,能看見長江和嘉陵江交匯處,覺得視野還挺好的,主要是看有沒有景
9.前兩天給朋友看我積攢了100天的飲食/讀書/鍛煉/護膚記錄… 她看完很震驚,問我為什么不寫在微博上,一定可以吸引大量敬佩毅力的受眾。
我笑著告訴她,把這件事想得太美好了,一個人如果在持續的進步,只有在取得階段性結果時,才會收獲一部分支持。在還沒達到結果之前,她天天這樣做,會有大部分人討伐她,說她在引發焦慮,說她做的都是無用功,說她沒必要。
庸人的特點是什么?就是自己擺爛就算了,還看不得身邊人進步,否則就會哭著告狀:“她努力害得我心情不好!”
我才懶得天天發打卡和記錄呢,等到階段性結果出來,事實就是最好的證明。
10.做東方甄選很難說是一個戰略。我一直說,事情做成了就是戰略,做不成再大的戰略也沒用。所以,東方甄選最多就是在摸索一條出路,從情懷來說,我們堅持了做為社會帶來好處的事情,做一件對的事情。
11.下午跟倆醫生談合作,還有一個同事,一共四個人,三男一女。中間扯淡的時候,兩個醫生說到他們醫院腫瘤科某主任,做過一件大好事。
有個女病人,體檢的時候發現乳房有腫塊,很快掃描確定是腫瘤,主治大筆一揮說割了吧。機緣巧合正好碰到主任復查,他認為是良性的,就讓女患者先不要管,過三個月復查。三個月后回來,腫塊沒了。
復述就是這么復述的,至于實際上中間啥過程是不是準確,就先不管了。重點是,A醫生很嚴肅的說,這如果割了,對病人影響可太大了,心理上接受不了。B醫生緊接著表示同意,“那影響很大的,某主任真是做了大好事”。
我看了一眼同事,同事也不停點頭贊同。那一刻我差點以為他們三個是女人,我是男人,怎么他們這么篤定女人在想啥呢。想了想,我還是忍不住說:“某主任確實做了件大好事,因為他保住了本不應該被割掉的器官。但是說到割了乳房女人有多大心理壓力,你們也是想多了吧?!?/p>
三個人紛紛搖頭,再次表示“影響很大的,很大的”。
我退了一步:“有的女人在乎,也不是所有女人都在乎的(我就不在乎啊,沒了胸可以穿小背心你們知道嗎)”
B醫生咧嘴一笑:她老公肯定很在乎??!
得,這個話題不用聊了,他們堅持認為很重要,我也說服不了他們。中年、高收入、男性,三個buff一疊的思維是很難改變的,只能期待他們有女兒,也許還能改變一點。我也沒有必要去傳道,傳了也沒卵用。
但是我還是要作為女性申明一下自己的觀點,胸有沒有,一點也不重要。要不是手術總歸傷身體,我都想把子宮割了,以后就可以撒歡兒玩不用煩例假了。
12.中年女人應該立起來,好好做自己。盡好自己的責任,其他就是愛干嘛干嘛。讀書追劇,逛吃游樂,做想做的事情。哪怕你躺平玩手機也行??鬃诱f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現在社會進步了,時間可以提前到四五十歲。過了四十,花一半的精力做自己。
13.我們交朋友,交的是什么?
其實就是我們學習的對象,不是交的借錢的對象。
我們學習他們的思維模式,做事風格以及日常接觸了解到的一些信息片段。
今天的文章談到了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進入一個高能量的圈子有什么副作用。其中最大的副作用,就是會左右搖擺。拿不住錢。
例如從我買了小產權以后,群里又有N多人去了深圳買小產權。萬一,全被深圳市政府罰沒了呢?大家就成了韭菜。
大家為什么覺得不會被罰沒,是覺得深圳50%的房產屬于小產權,不至于這么無力。從而成了信仰。
信仰是什么?例如買比特幣的人,就認為這是信仰。漲的時候,看多,跌的時候依然看多。反正永遠看多。若不是信仰?沒有人會碰。
中國人,乃至全球人,永遠都是買漲不買跌。所以,什么時候適合讓大家買比特幣,新聞整天發的時候。沒人關注的時候,就成了小范圍的擊鼓傳花。股市也是如此。
14.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
但大部分人沒有機會去探索。
因為探索需要一個基座,這個基座就是不要為生活所迫
比如大學和剛開始工作前幾年可以盡量去探索,不要過多考慮收入
這也是家長奮斗的目標之一
就是為孩子創造探索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