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運能夠從袁朝陽校長那借到這本《讀書是最好的修行》,由于各種事務堆疊,總要擠時間來讀,因此歷經7個月在今天才讀完此書。掩書冥想,感觸很深,收獲超多,如同在茫茫書海中,看見了一盞溫暖的航標燈,照亮我前方漫漫修行路。
此書的作者常生龍,上海市物理特級教師,上海市虹口區教育局局長,“2011年度全國十大最具思想力教育局長”。
常生龍局長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是常局長從自己看過的500多本書中挑選出50本教育類著作,闡述從中得到的收獲,常局長帶領我們領略書中的教育智慧。閱讀是個人成長的必要途徑。對于教師而言,讀書不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更是專業發展的一條捷徑。漫長的閱讀之旅,是一段艱苦而歡喜的修行。書的封面是一句特有詩意的文字:“堅持不懈地閱讀,就是與最美景致一次次的邂逅。”
常生龍老師把這本書分為五個專輯:教學即創造、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理論即支點、變革即未來。這五點都是精髓、核心:“教師是改變課堂、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以,教學,靠我們老師去研究,去探討,去探索,必定是創造;教育是為了人們生活得更美好,是要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日常生活中的親子關系、家校關系、閱讀與寫作的關系等”,讓人們“過上快樂、幸福的生活”,所以教育即生活;一所學校就是孩子的社會,“讓學生愛上學校,在其中健康、快樂地成長”,所以學校即社會;做為教育的實踐者,我們需要掌握教育原則,需要歸納教育策略,我們需要理論做支撐,所以,理論是我們的支點;慕課、微課、翻轉課堂……教育的變革,一股腦兒地沖刷著我們的思想,這就是我們的未來,我們必須去接受。
這本書中呈現的太多方面我都非常喜歡和認同,比如:于永正老師寫的《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中的訣竅一“自己先變成孩子”;
道格·萊莫夫著的《教無不勝:卓越教師的49個秘訣》中的“設定高的學習期望”和“有效組織課堂教學”;
海姆·吉諾特著的《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中的“防止暴力”、“善用鼓勵”、“學會傾聽”、“拒絕偽善”;
張貴勇著的《讀書成就名師——12位杰出教師的故事》中的“成長無捷徑,讀書很重要”、“閱讀有方法,成效見課堂”;
蔡興蓉著的《下輩子還教書》中的“語文教師的使命”;
羅恩·克拉克著的《羅恩老師的奇跡教育:點燃孩子的學習激情》中的“給予高期待,收獲大進步”、“信任添力量,細節顯功夫”;
蘇霍姆林斯基著的“把了解學生的工作落在實處”、“像醫生了解病人那樣去了解學生”;
金林祥等著的《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中的“新教育”、“新學校”、“新學生”、“新教師”等等。
我最喜歡第一輯中的幾篇文章。第一篇:《讓學生喜歡的訣竅》。訣竅一,自己先變成孩子,訣竅二,遵循教育的規律,訣竅三,要時刻以身示范。這是常局長讀于永正老師的《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的讀后感。
還有《第56號教室的文化場》。常局長從“一、建設互相信任的教師文化。二、創造適切的管理文化。三、鍛煉育人的課程文化。”來解讀雷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
《轉化問題生——你可以這樣做》。常局長從“一、找尋問題的成因;二、做好病情反復的心理準備; 三、關注問題生身心發展的新動態;四、構建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來解讀全國著名班主任鐘杰老師的《孩子,這不是你的錯——一名后進生轉化》。
蘇珊·佩羅著的《故事知道怎么辦:如何讓孩子有令人驚喜的改變》一書中的觀點:要善于講故事。“故事可以滋養想象力”,“故事具有治療作用”。書中引用的愛因斯坦的話,相信每位老師或家長都認同:“如果想讓孩子聰明,就給他講故事;如果想讓他有智慧,就講更多的故事。為孩子唱歌、念童謠、講故事是父母和教師能給予孩子的禮物。”因為,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通過故事,可以讓我們走進孩子的心靈;通過故事,可以讓孩子健康成長;通過故事,可以帶給孩子諸多力量。
高萬祥著的《學校里沒有講的教育》中,告訴我們“學校教育要關注的三個方面”:一是閱讀習慣;二是滿腔熱忱;三是人文關懷。“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是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而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必須要求老師自身擁有閱讀的習慣。一是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二是通過閱讀,能“讓老師擁有思想”,“獲得更多的愛心、良心和責任心”,“收獲詩意和創造情懷”。作者還告訴我們,老師要“像寫情書那樣寫日記、隨筆”。熱忱,也是我一貫推崇的思想。我認為,一個老師,必須熱愛自己的事業,將自己滿腔的熱忱投入到教育當中來,才會不知疲倦、不計較得失、全心全意、發自內心的去愛學生,愛教學。文中也強烈地表達他的觀點:“熱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熱忱是行動的動力”,“一個充滿熱忱的人,不管他從事什么工作,都會認為自己的工作是一項神圣的事業,并有著濃厚的工作興趣;不論工作有多么艱辛,歷經多少磨難,或者需要多少訓練,都會用一種不急不躁的態度去認真執行”。
讀書的意義是什么?讀書是為了獲取養分,增長知識,實現人生價值,一花一世界,一書一人生,用心去讀,去悟,讀書悟人生,這才是讀書的意義。1. 讀書可以讓人濾除浮躁。2. 讀書可以讓人豐富知識。3. 讀書可以讓人靈魂純潔。4. 讀書可以讓人堅定信心。5. 讀書可以讓人明辨是非。6. 讀書可以讓人提升才華。7. 讀書可以讓人修身養性。8. 讀書可以讓人享受人生。多讀書,增加一點書卷氣,保持心靜如水、人淡如菊的心境。書是獲取知識的渠道,提高人素質的有效途徑,也是涵養靜氣的搖籃。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靜讀是享受,擠時間讀是成長。《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這本書,真好,值得好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