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臨《嶧山刻石》第一頁,前四個字,“皇帝立國”。
這篇《嶧山刻石》為李斯所寫小篆,有著李斯書法的特點:“運筆堅勁暢達,線條圓潤,結構勻稱,點畫粗細均勻,既具圖案之美,又有飛翔靈動之勢”。
也許正是因為字所寫之時尚在秦代,每個字在臨時都能感覺到“圖畫”之氣。比如那個“帝”字。
這個字初臨,心心掛念著筆畫,結構,待這些記熟了;寫著寫著,便覺得要挺直了背,坐正了姿式;再寫著寫著,就仿佛能看到一位帝王,端坐于王椅之上,頭帶垂有十二道旒的冠冕,雙手扶于坐椅,兩腿自然彎曲于座前,中正大氣,秀麗中有端肅之氣。
那氣可以體會,卻極難模仿。
想起前些年采訪上海造幣廠的一位造幣專家,他曾告訴我,他在設計之時,會一個人坐在屋中,在意念中模仿將要刻于幣上的動物,以去體會如何在一塊小幣的方寸之間不一定見細節(jié),卻能見神彩地展現(xiàn)所要展現(xiàn)的動物神態(tài)。
那股氣息,能入能出,入的意思是能體會其中真意,出的意思是能把所體會內容形諸于筆端,確實是不容易。
要學別人的,再成自己,好玩,這是書法吸引我的地方。
在靜默中的打通七經(jīng)八脈。運轉成乎一心。
這個,真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