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班級聯動的教育同仁們:?
大家晚上好。感謝大家對全國班級聯動年會的大力支持,感謝大家的熱情參與。
接下來,將由我做2019年度全國班級聯動年會的主題報告。
我的主題報告的名字為《平凡的力量》。
平凡的力量
平凡,一個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字眼,不崇高,無創見,沒特色。力量,強大的能力和無窮的作用的“代名詞”。
卓越一定會產生力量,可平凡會有力量嗎?我常常問自己,直到遇見了——全國班級聯動。
一個平凡者,或許無足輕重,可一群平凡者,便擁有了無可比擬的力量。
全國班級聯動,一群平凡者正在孕育著精神的力量,散發著教育的溫馨和幽香。
全國班級聯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走過了近六年的時間(2013—2019)。這一群平凡的人,默默地做著平凡的事,熱切地交流著自己關于教育、班級和學生的想法,真誠地分享教育生活的快樂和痛苦,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汲取著同行者的力量。
眾多的教育同仁,通過深度參與各項活動,擔任主持人和主講人,不斷地挖掘著自己的力量,提升著自己的專業水準。
在全國班級聯動的影響下,平凡的我們逐漸擁有了博愛、寬容、智慧、自省等相當有 “分量”的力量。
從平凡說起——
全國班級聯動群,人——平凡。
每一個加入聯動群的老師都是最為平凡的一線帶班教師,覆蓋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乃至職專。同時,還有一些關注班級發展的媒體朋友,以及關心教育的熱心朋友。這些老師來自五湖四海,安徽、江蘇、南京、重慶、山東、福建、北京、上海、黑龍江、四川、新疆等,年齡多以70后和80后為主,還有一些老當益壯,有教育大愛的60后,以及剛剛走上教育崗位的朝氣蓬勃的90后。
這些老師,現在或曾經,工作在一線,成長在一線,對學生十分熟悉,對班級乃至教育有很“痛”、很“深”的領悟,常常因在教育生活中遇到的“小確幸”(教師節的學生祝福,畢業典禮的獻花,一句學生的感謝,一個深深的鞠躬,一支不期而遇的紅筆等),感動不已,熱淚眼眶,也常常因班級中的某一種不良現象,某一個“個性學生”,某一個急需改善的“家庭環境”,頓生苦惱,于是便絞盡腦汁,費盡心思,四處尋法,力求改變。
我們,就是那一群最平凡,最普通的教育人,享受著教育生活的酸甜苦辣,從始到終,不曾放棄。
全國班級聯動群,事——平凡。
近六年的時間,我們共做了235期活動,84期講壇,82期話題,69期電影讀書等。這些活動最突出的特點是關注了教育生活中的平常事、棘手事。它們皆來自于具體而豐富的實踐,來自于鮮活且個性的學生,有價值,接地氣,眼中有“人”,心中有“根”。
以2018年的講壇和話題為例,講壇組,2018年共組織了17次講座,里面有一幅幅美麗的教育畫面,有痛徹心扉的教育思考,也有百折不回的教育實踐。
其中,年輕的小學班主任佟楠楠老師在《育人,遇自己》中,從“我該以何種面孔面對學生”的原點進行思考和實踐,“是民主,還是集中?”“是溫柔,還是嚴厲?”,在這種現實困難中,不斷摸索,不停地尋找(閱讀+實踐),最終得出了“最好的管理技巧,就是要用真情感化,以心換心”的教育之美。
從教十年的高中班主任黨睿老師在《新教育:新、心、信》里,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喚醒學生的潛能,用同理心打開學生的心門,讓自己的才藝征服學生,始終在思考中革新,在革新中進步。
聯動講壇,始終書寫真實的教育實踐,不虛飾,不夸大。
話題組,2018年共討論了18個話題,有令班主任頭疼不已的“早戀、留守兒童、學習分化、班級升學率、虛假學習、家校合作、課外補習、打小報告、屢教不改”等,也有引發班主任深度思考的“新生適應、班級生活、班級工作額外負擔重、經營班級群”等。
話題的研討,也許無法提供給每一位老師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但一定激活了大家的思考,發現了多種路徑,為解決實際教育難題提供了多種可能。
聯動話題,始終面對真實的教育困境,不避諱,不懈怠,敢于直面“慘淡”,敢于“解剖”自己,在“肯定”和“否定”中,我們的成長之路越走越寬,我們的育人之路越行越遠。
這樣的平凡,才有力量——
平凡,不是平庸。
南宋文學家葉適在《除吏部侍郎謝表》中講道“雖勵平凡之操,曷酬卓異之知?!卑嘀魅蔚墓ぷ鞔蠖嗥胀?、瑣碎,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也沒有什么令人驚嘆的事跡,有的只是雞毛蒜皮,有的只是一個個具體的問題。
然而,就是這些所謂的“平常小事”,對于一個孩子,一個家庭,卻是一件成長中的“天大”的事情。妥善的解決,幫助孩子認識和跨越,則成為了我們必須肩負的神圣使命。
我們選擇了堅守,選擇數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默默無聞。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一線班主任,扛得住委屈,耐得住寂寞,即使再有天大的事情,第二天,依然滿面春風地站在教室里,帶一幫孩子,努力著追逐著幸福的教育生活。
比如,王軍老師冒著巨大的壓力,最大限度的包容一個所謂“定時炸彈”的高三生,在最無助的時候給予他最大的信任,最終,收獲了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考取大學,發展良好)。
再如,翟曉輝老師面對“先天弱視,先天聲帶短,至今仍需治療”的一年級孩子(別人眼中的傻孩子),不斷地鼓勵,不停歇地陪伴,終于,孩子和背后的家庭不再被孤立和無視,他們重新看到了“生”的希望。
……
我們的“平凡”,給孩子及家庭帶來的是重生的力量。
這樣的例子,在全國班級聯動,數不勝數。
正是這些平凡人的平凡工作,浸潤著每一個孩子的心,溫暖著每一個家庭,讓其孩子更純凈,讓其家庭更幸福,讓我們自己更有“師者”的風范。
平凡,不是碌碌無為。
我們的老師和班主任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希望班里的每一個孩子身心健康,希望班里的每一個家庭幸福快樂。這是最為樸素的夢想,也是最有力量的夢想。
無論是剛入職的新班主任,還是從教二三十年的老班主任,他們都不曾動搖,都不曾徘徊,也許遇到過風雨和雷電,也許經歷過挫折和坎坷,可是他們依然心系教室,心系學生,殫精竭慮,傾心付出,毫無怨言。
劉圣元老師在《靜靜的在,默默的愛》里,引導學生直面考試,采用各種辦法幫助一些“短腿”小孩,度過關隘,幫助一些“真情”小孩,“存養”志趣,教師之愛便在默默地散發。
鄉村初中教師曹清華是這樣帶第一屆學生的:三年,36個月,第一個到操場,第一個進教室,每餐必到食堂,每晚必查寢,整天“泡”在教室,發現不良現象,及時糾正,發現情緒低落的學生,多次溝通,最終創造了普通高中全部考上,22人進重點高中的成果。
……
即使再平凡的事情,心思在哪,收獲就在那。
平凡,不僅有為,而且大有可為。
平凡,不是沒有獨創。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實踐。我們可能缺少高屋建瓴的理論,但絕不缺少豐富的教育土壤,在這份土壤里成長起來的我們,教育情懷是飽滿的,教育知覺是敏銳的,教育智慧是獨創的。
賀華義老師實施“三步走”方略(離開原有、發現自我、實施擦亮)接手“有挑戰性”的班級;管福泉老師運用“四個步驟”贏得學生的合作,消除學生身上的不良行為;張愛敏老師通過開學前布置教室,制作座次表,組建班級群,送一本書,舉行生日會,開發假日課程和書香課程等形式,攜手班級,享受一段浪漫的教育。
……
教育管理者母松老師在講座《教育,將一切引向美好》中認為,老師,其實應該是這個世界最應該強大的人,前提是,得有一顆強大的靈魂——不屈就于現實,不迷失于功利。
“不屈就于現實,不迷失于功利”的平凡,才是真正有力量的平凡,才是擁有教育良知的平凡。
世界很大,我們很小。
渺小而平凡的我們,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在面對教育的時候,或許過去或未來,會有不堪的經歷,但我們依然會選擇面對真實的教育生命,堅持獨立和持續的思考,堅持腳踏實地的創新,以個體的力量,以同行者的力量,推動我們的那一間間教室,向光而行!
最后,我想用自己改編的一首小詩,結束我的發言。
各位聯動的教育同仁們,今天是臘月十九,還有十天就過春節了。在此,我謹代表全國班級聯動,祝各位教育同仁春節快樂,闔家幸福。
謝謝!我的發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