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閱讀關于格拉德威爾的代表作之一,《異類》。最初只是由于邏輯思維羅胖的書鑒,尋著那成功的根源,只為洞見些許啟示。恰逢2017年開年煞有介事地練習速讀,仿照彼得·孔普的《如何高效閱讀》,不到半天的時間也便讀完整本書。還是9個故事,不得不說格拉德威爾是位會講故事的怪才,整本書正如封底李開復先生及徐小平先生的評價,全文給出一個簡單的關于成功的等式:才智+社會+環境+機遇+勤奮=成功。《異類》無疑給失意的人帶來勇氣,給得意的人帶來啟迪。
說到此,澄清一下本書并非勵志類,也絕非洗腦,為什么這么講呢?因為最初我以為它是。并對洗腦類書籍起先是拒絕的。在道術器用四個維度,我更希望走捷徑,偏重“干貨”“硬貨”,后聽了李笑來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開篇就講洗腦的必要性,從而剔除不好的思維習慣,鑒于那是個人衛生最重要的環節,比洗手,洗臉重要的多。而到后來我真的愿意并非常期待給自己洗洗腦,也好留出一片空場便于日后的梳理時,不斷讀書這件事兒便有了。
文字輸出是刻意練習的一種,也確實越來越感受到它的益,以下便是關于《異類》的讀書分享,在此前也特意聽了成甲讀書,及樊登速讀關于此書的大致講解,如果對面的小伙伴你喜歡本書,也非常建議拿來讀一讀~
《異類》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
異類本意是指各行各業在金字塔塔尖的那些人。好的機遇,好的出生條件,好的外部環境,好的社會變革,才能讓他有了優勢的積累,同時呢,他還是在一個恰當的文化背景下面,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一個“異類”。
本書共三個核心內容:
一:異類形成的第一個原因,是指優勢積累的模式。成功并不取決于個人的天賦,而是取決于各種優勢的積累成功,這種模式成就了“異類”。
1. 僅憑勤奮,很難成功。
例:加拿大冰球杰出的運動員,出生時機占據優勢。
2.有沒有條件進行1萬小時的天才訓練很重要,個人的努力也不是最核心的因素,要達到1萬小時還必須有外部因素來幫助你。
例:你要處于第一梯隊,要有恰當的契機,還有一定的家庭條件的。
3. 社會變革的力量,比努力更重要。
例:美國著名的律師事務所為什么都是猶太人開的呢?不是猶太人比其他律師更聰明,而是因為他們多年磨練出來的專業技能,因為時局一變,反而從逆境變成了機遇。
例:中國的房價,70后買一套房相當于80后要工作十年甚至是一輩子。(此部分書中并沒有提到,但此例在此最為80后感同身受。)
異類的形成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作用,成功者的優勢,有些是與生俱來的,有些是后天養成的,有些真的就只是運氣而已。就有種你要是站對了風口,豬都能飛起來的趕腳。
二:異類形成的第二個原因,文化背景決定了成功的可能性。
文化背景也是決定在一個領域中能否成功能否成為異類的一個重要因素,文化背景帶來的思考模式,行為習慣等文化因素,還應該與你從事的事業相匹配,這樣才有助于你成為一個頂級的人物。
1. 不同的群體文化,對成功的影響很大。
例:美國南部的榮譽文化。
2.文化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也是可以改變的。
例:韓國的大韓航空公司如何從安全記錄糟糕的公司轉變成為世界最好的航空公司呢?原因就是從文化入手去進行改變。
3. ?文化背景因素和優勢積累的不同。
優勢積累是通過努力把握各種時機以后把成就提升到一個很大的高度,文化背景更像一個保障因素,即文化不契合你肯定不能成功,可是文化契合也不一定就能夠成功。
三.異類給我們的啟示
1. 如何在穩定的環境中出人頭地
作者給我們的啟示是,高質量的勤奮是和你所處的環境密切相關的,這個觀點對我們生活工作的關鍵選擇判斷影響很大。加速積累一萬小時訓練的速度,從而大幅度領先于他人。
2. 如何在社會變革下出類拔萃
方向比努力重要,刻意練習耐住寂寞還要有點運氣。
(后記:9個故事而已,沒事搖一搖^_^ ?剛沒講徐小平還說中國每個有夢想的年輕人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