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思行以成喆業 齊讓渡以進共和
文/慈天元
“循思行以成喆業,齊讓渡以進共和”,這句箴言閃耀著喆學的光芒,為個人的成長蛻變、社會的有序發展以及國家的繁榮昌盛,勾勒出清晰且深刻的發展脈絡。它既飽含著對思維與實踐關系的深度洞察,也蘊含著對群體協作與共贏理念的精妙詮釋,無論歲月如何變遷,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循思行以成喆業”,精準地道出了思考與行動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緊密聯系,這無疑是鑄就非凡事業的核心要素。思考宛如一盞明燈,在我們面對復雜問題和嚴峻挑戰時,照亮探索的路徑,讓我們得以透過表象看關聯,進而構思出切實可行的策略與規劃。在科研領域,無數重大突破皆源于專業人員的深度思考與大膽設想。明代刑云路,在研究歷法的過程中提出了太陽中心說:“太陽為萬象之宗……星月之往來,皆太陽一氣之牽系?!边@種觀念,若不局限于太陽系,將會有更好的物理普適性。我們在喆學中,對刑云路的觀點作了取舍:“炁為萬象之源,星月之往來,皆一炁之牽系?!辈⒑喕锢砹W定律為云路定律:合力決定物系動態。以紀念刑云路的開創性貢獻。定律中的物系,可理解為物理系統。云路定律可以轉化為社會力學定律:合力決定歷史動態。
僅有思考只是邁出了第一步,真正能讓理想照進現實的,是思行循證。“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只有投身社會實踐,我們才能將腦海中的構想轉化為實際成果,在實踐的磨礪中檢驗和完善思想。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用他們的親身經歷,生動地詮釋了這一道理。史學家司馬光為撰寫《資治通鑒》,耗費十九年光陰,遍覽史籍、實地考察,最終成就這部編年體通史巨著,為后世留下寶貴的歷史借鑒。而中國革命的萬里長征,為地球留下了永遠的紅飄帶。
“齊讓渡以進共和”,深刻體現出合作與妥協的精神內核,這是達成社會和諧穩定、實現共同進步的關鍵所在。在社會這個龐大的體系中,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與價值觀念,而這些訴求和觀念并非總是完全契合。倘若每個人都一味追逐個人利益的最大化,絲毫不肯做出任何讓步,那么社會將陷入紛爭與混亂,發展更是無從談起。所以,為了實現共同目標,我們必須學會適度讓渡個人利益,以換取合作共贏的局面。例如,在城市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中,涉及居民搬遷、基礎設施重建、環境整治等多方面問題,需要政府、開發商、居民等多方共同參與。政府需協調各方資源,開發商要合理規劃項目收益,居民則要在一定程度上配合搬遷安置工作。各方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做出讓步,才能讓老舊小區改造順利推進,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實現城市環境的優化升級。
但讓渡并非無底線的遷就,當觸及原則性問題,讓無可讓,則不必再讓。比如在一些商業合作中,如果一方嚴重違背合同約定,損害合作方的基本權益,且毫無協商解決的誠意,此時繼續讓渡只會帶來更大損失,那么受損害方就應堅決維護自身權益,采取合理合法的措施應對。在文化交流中也是如此,對于一些惡意詆毀、歪曲自身優秀傳統文化的行為,絕不能姑息退讓,要堅定文化自信,有力地捍衛文化尊嚴。
齊讓渡的理念不僅體現在物質利益的協調上,更體現在思想文化的交流融合中。當今社會文化多元,不同個體有著不同的價值觀、信仰和文化背景。只有彼此尊重、相互包容,放下部分固有的觀念,才能激發思想的火花,推動文化的創新與繁榮。以互聯網時代的文化傳播為例,各種不同風格的文化作品借助網絡平臺廣泛傳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互動中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催生出新的文化形態,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促進了社會的文明進步。
在國家治理的宏大敘事中,“循思行以成喆業,齊讓渡以進共和”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價值。政府在制定政策時,需深入思考國家的戰略目標與人民的根本需求,廣泛汲取各方意見,經過嚴謹論證后迅速有力地付諸實施。同時,在與民眾、企業和社會組織的互動中,秉持齊讓渡的精神,構建起緊密的合作關系。政府要時刻關注民生疾苦,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助力企業創新發展;與社會組織攜手,共同應對社會治理難題。當涉及國家主權、安全等核心利益,讓無可讓時,國家應展現出堅定的立場,堅決捍衛國家的根本利益,這同樣是為了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推動社會朝著共和的方向穩步邁進。
“循思行以成喆業,齊讓渡以進共和”,是歷經歲月沉淀的智慧結晶,它為個人指明成長方向,為社會發展提供動力源泉,為國家治理提供思路借鑒。在風云變幻的新時代,我們更應深刻領悟其內涵,將思考與行動、合作與讓渡融入日常,明確讓渡的邊界,在讓無可讓時堅守底線,為實現個人理想、社會進步以及國家富強而拼搏奮進,共同書寫屬于我們的輝煌篇章 。
春日感懷
世路多歧處,和衷共舉觴。
破霧尋真道,披荊向遠方。
心凝成偉業,志奮綻榮光。
矢志前行處,功勛日久彰。
202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