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脫不花的一句話:
人與人的差別,大過人與豬的差別。
而人與人最大的差別,是認知的差別。
認知的差別讓我們對這個世界產生不一樣的理解和洞見,從而面對同一問題,作出不一樣的決策。
而做決策的能力,絕對是精英教育的必修課。
現在時間管理非常火,事實上,時間管理,無論是統籌,規劃,安排,授權,都涉及到一個至關重要的能力---做決策的能力:選擇哪些事做哪些事情不做。
我們之所以把自己時間管理得一塌糊涂,往往是因為我們選擇了那些看起來很重要而實際上沒那么重要的事情,沒有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真正值得我們關注,能夠帶給我們長遠利益的事情上。
要把目光放在未來,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我們每個人帶寬不一樣。帶寬窄的人往往只能把眼光放在當前,比如【稀缺】這本書里講到的窮人,他每天只會考慮我一個小時賺多少錢,我的下一頓飯在哪里?他只會讓當前最緊要的事情。
而有的人,他不考慮一小時賺多少錢,甚至不考慮一個月賺多少錢,而會考慮完成一個項目賺多少錢,一年賺多少錢,甚至可能會考慮整個公司的3到5年的盈利情況。這類人的帶寬就比較長,他賺的錢也更多。
可以看出,每天拿出點時間,為未來長遠計劃做考慮是必要的。
但話又說回來,李笑來老師說,大多數人是沒有做長遠計劃的能力的。
我相信他是對的。
為什么呢?
因為大多數人僅僅在思考,而沒有行動。
沒有經過行動的思考的價值是要打折扣的。
如果一個人從早到晚在想做一件大事,但卻從未邁出一步,他就不知道要完成這件事情需要多花多長時間,也就不知道在時間上作出誤判時該如何做調整,而長遠規劃就成了紙上談兵。
現在沒有做長遠規劃的能力,并不代表我們以后也不具備。
也許你現在還無法做十年之后的規劃,但只要行動起來,從相對可控的短期計劃開始,這種能力是可以逐漸習得的。比如,從這周開始,做一個周計劃。
如果你能夠每周堅持下去,你就會對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情更有預見性,做出大概率正確的預判,從而做出聰明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