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天晚上在財大操場上跑步。跑步的時候蠻無聊的,曾經嘗試跑步的時候,戴著耳機聽音樂或者聽一些音頻節目,但不管是有線耳機還是藍牙耳機,跑的時候都容易掉下來(也許是因為我的耳機質量太爛),影響跑步專注度,后來干脆棄用。我也不想再換種耳機試試,因為每天和電子產品接觸的時間夠長了,我想這一個小時變成自己和自己身體的獨處時間,和電子產品隔離。
但跑步的時候,人作為一個會思考的動物,思維總是閑不下來,總想像身體一樣做些什么。當我跑步的時候,我在想些什么呢?
1. 把跑步時間當作冥想時間。跑步時,像練瑜伽一樣,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但不夠一分鐘,思想就開始悄悄溜號了。思維可以飄到的其實也就是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或者過往發生的讓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上,總在那幾件事情上漂也挺無聊的。
2. 此時身體已經開始累了,開始進入不舒服區域,想放棄的想法不時浮現。于是操場旁邊的所有東西都被我拿來當參照物:跑到下一棵樹就好了,跑到下一個長椅就好了。。。這樣化整為零,把大目標切割成小目標,長距離切割成短距離的方法,才能讓我堅持跑下去,完成任務。
3. 這樣做久了,思維也會產生抗體,也會覺得跑步是件挺無聊的事情。于是跑步的時候我又會做其它一些事情。比如復盤最近的行動,或者把最近看過的書或文章回憶一下。這樣做不但有了雙重收獲,也會讓人有跑步時間過的很快的錯覺。
另外提一下關于跑步節奏的問題。
我原來跑步基本上是全程勻速跑,以為只要跑了就能達到減脂,健身的目的,這樣跑起來也不是太辛苦,可是后來看了些文章,發現這個想法大錯特錯。
李笑來在《把時間當做朋友》里寫道:正確的減脂跑步方式是慢跑,到稍微氣喘的時候就改為快走,等氣勻了再改為慢跑,這樣就很容易堅持到第30分鐘,在接下來的10到15分鐘,如果體力允許的話,就盡量快跑,或者至少強度比前30分鐘再高一點,以便消耗更多的脂肪。
大J小D在文章中寫道:她去年跑了人生第一個全程馬拉松,她說跑馬拉松并不是一直勻速前進,而是在狀態好的時候稍微比平時的速度快一點,然后調整一下,繼續下一個小沖刺。今天晚上我在財大跑了15圈,采用了大J小D的方法,跑下來還比較舒服。
關于跑步節奏和科學跑步的問題,還在繼續探索中。。。
薩默賽特.毛姆說: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學。大約是說,無論何等微不足道的舉動,只要日日堅持,從中總會產生出某些類似客觀認知的東西來。(出自《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村上春樹)
我才剛跑了幾天,就已經對跑步這個話題有話要說了。跑步應該是以年為單位才有意義的吧,運動會讓一個人更有魅力吧,所以我們見了擁有人魚線,馬甲線的人會特別羨慕。
以后應該把運動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