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兩天的時間看完了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剛剛開始閱讀的時候,以為只是一個人有關于自己跑步的雜談,但是,隨著閱讀的深入,我漸漸的和作者產生了些許的共鳴。
這本書主要分為九章。記錄了村上春樹從2005年到2006年這段時期跑步的經歷以及他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有好幾次,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停下來,細細的品讀某處。 讀完這本書后,我發現,書中的很多觀點,我都很贊同。我雖然沒有作者那樣的運動量和馬拉松等運動的經歷,但是,同為一名跑步者,在跑步的過程中,不管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我都有所俾益。
跑步是一項極其簡單的運動,沒有太多的限制因素。我們在大街上經常看見一些跑步者,穿著運動裝,帶著耳機,步伐輕快的從我們的身邊略過。我曾在去年夏天也是他們中的一員,但是很快因種種原因放棄了。我做到真正的規律性的跑步還是從今年三月份開始。在學期開始的時候,由于不經常運動,導致我的長跑成績只是剛好及格。我便決定堅持運動,而我在操場散步的時候,偶然間就想到了跑步這個可行的計劃。一來鍛煉了身體,二來也使得我的長跑成績不會太難看。而恰好在那段時間,一個和我關系挺好的同學也有跑步的打算,我們正好可以一起跑跑,很快每天傍晚跑步這件事就得以落實了,并且一直延續到了學期末。如果不出意外,下學期也仍將繼續。
我到現在仍然清晰的記得第一次跑步時的感受。由于很久沒有在閑暇時間跑步(我基本上只會在體測的前幾天跑跑步),剛剛起跑時我還是保持了和跑八百米一樣的速度,但很快,我就感覺累了,跑不動了,因此只好改為快走。那次跑步我大概就是在走走停停中結束的,一共是六圈,兩千四百米。
由于有著第一次不算太好的體驗,第二次跑步時,我改成了慢跑。也是六圈,只是我中途沒有停下來,六圈跑完后,在停下來的那個瞬間,我感覺雙腿就像灌了鉛一樣的沉重。我只能緩慢的調整呼吸,緩慢的行走,感覺隨時都會雙腿一軟,坐在操場上。走了大概整整一圈之后,雙腿才漸漸有了點真實的感覺。就這樣,第三次,第四次……漸漸的,我的感覺慢慢的變好了,雖然跑完之后會有點累,但是看見自己的運動量在慢慢的增加,身體素質也在一步一步的變好,我還是很欣慰的。
在跑步過程中想要放棄,想要停下來走走,我相信這種想法是每個跑步者都會遇到的。而克服這種想法的最佳方法,我覺得除了增強自身的毅力以外,別無他法。繼續跑還是停下來,決定權全在自己。每當我有這種想法的時候,我通常會緊握雙拳,從雙手上傳來的些許疼痛感會直接刺激自己。有時候,我會對自己做出一些鼓勵和心理暗示,就這樣,我得以堅持著跑下去。
村上春樹是一個人跑步。這一點,我尤為佩服。我從不認為我是一個自制力強的人,雖然偶爾也會一個人跑步,但是長時間一個人我是不太能做的到的。這時候,同伴的重要性就得以體現了。我和同伴不會并排一起跑,我們只是按照自己各自的速度奔跑著。但是在空曠的操場上,看見對方奔跑的身影,我就莫名的感受到了一種壓力。人就是這樣,無視無刻的不在競爭著。我和同伴一起跑步,本應是一件無關競爭的事情,可是我還是會不自覺的在操場中搜尋她的身影,看看她跑到了哪兒,跑了幾圈,再想想自己又跑了幾圈,當然,這也不斷的督促我繼續跑下去。我覺得這種潛意識的競爭還是挺好的。
跑步雖然好處多多,但是,必須承認,長時間的跑步還是挺傷膝蓋的。在六月份的時候,我的右腿膝蓋就感覺到了明顯的不適。就算在正常的走路的過程中,還是有幾分疼痛。我回想了前段時間跑步的過程,覺得我該注意的地方都已經注意了,跑步的姿勢,發力的方式,跑步后的拉伸……可是現實擺在眼前,我只好停止了跑步,換成了走路,在確認膝蓋已經沒有什么問題后才得以繼續跑步。下學期再次運動的時候,我決定還是跑步和跳繩交替著進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