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來自喜馬拉雅上羅輯思維的節目,主講人是黃貫中,講了一些說話的技巧,我整理了一些覺得蠻有用的部分,想和大家分享~
普遍情況:我們常常會遇到一種情況,team leader在上面講了半天,等員工回到自己工作崗位,仍然不知道要如何做出改變,依舊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動。其實,這不能完全怪員工,也可能是這個領導者沒有選擇正確的方式去傳達自己的觀念。
如何傳遞我們的觀念?
首先,我們來想,如何算是接受到了這種觀念:聽得懂,記得住,可以沒有本質上差錯的轉述給別人,這說明我們真的弄清了這種觀念。舉個例子,有一年美國總統肯尼迪闡述目標:我們未來的目的是要透過高度團結的創新與充滿策略的戰略優勢取得全球太空工業的領先地位。如果他這么說,估計很多人都傻眼,這到底要怎么做,而肯尼迪說的是:我們要把一個人帶上月球,然后安全帶回來。這就很簡單易懂,下面的人也能夠清楚的接收到肯尼迪的理念,就是很好的一種表達方式。
總共有三個表達原則:簡單,意外,具體
?
簡單原則:
在打仗的時候,有一個指揮官命令。因為在戰場上,沒有什么是一定的,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所以士兵們必須記住一個命令,是最重要的,其他一切計劃都是圍繞這個任務,為其服務的;指揮官命令有兩個壞東西,周全與精準。
周全:像小學生遵守好學生規則(舉例)不會有人去看的,根本不會讀完的,如果方方面面顧慮到的話,就會加到很多條,但有人真正去好好看過嗎?
我們要學會尋找指揮官命令:只有一個命令才是核心命令,超過一個就不叫核心命令。新加坡總理在闡述世紀之交時,闡述新加坡的發展目標:每個公廁都要有紙。乍一看可能是很簡單的一句話,但細細一想,會發現其中包含教育,經濟、發展、治安、觀光各方面的發展。
如何篩選?
所有的資訊最棒的設計都不是它無以復加,而是不可減少。我們平時常說的重要的東西說三遍不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一個訊息之所以不能抓到核心,是因為想要周全和使其精確。我們要明白,傳遞的是一種觀念,而不是一種精確。
?
意外原則:
意外是調整預測的好時機。如果你想要改變一個人原有的觀念,你需要給他一個刺激,預測機在那一秒鐘會讓你受到打擊,使原始的觀念松動,然后他才會試著去接受你所說的東西。
例1:
地方報紙:我們要的就是本地新聞;
新來記者的觀念:本地新聞加大比例
觀念傳遞給新來的記者:我希望你們即使把全鎮的電話本登在報紙上面,也會有一般人來買我們的報紙。這樣他們才會意識到,原來并不是加大本地新聞比例這么簡單。
例2:
對我們而言,客戶服務是最重要,如何去體現
故事:有一個顧客到百貨公司來退貨,退汽車防滑用的雪鏈,全額退款了,但關鍵是:這家百貨公司根本不賣雪鏈。這就告訴了員工,這才是我要表達的 客戶服務最重要的原則。
我們需要打破原來的期待,松動之前的觀念,意識到這并不是自己本來的目的。
?
?
具體概念
外在可信度:數據案例統計專家學者的證言】
內在可信度:并沒有那么客觀,體驗的過程
我們平時在看到各種車禍數據的時候總是不以為然,認為和自己沒關系,只有當差點出車禍的時候才會注意到,有些東西,我必須要注意啦。因為對我們來說,親身經驗是更具體的。
例子:
模擬法庭:父母離婚,爭奪孩子的撫養權,媽媽表達她有多么愛小孩
第一個版本:媽媽非常愛小孩,每天晚上陪小孩一起刷牙。
第二個版本:媽媽非常愛小孩,每天晚上都拿著米老鼠的牙刷給小孩刷牙。
不同的闡述讓人們又不同的感覺,明顯第二個會讓聽證員印象更深刻,所以細節會不自覺的然我們產生更深刻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