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偷了十天的懶,雖然是因為工作忙的原因,但心里越來越不好受!新的一個月到了,決定重新整理思路,白天不管再忙再累,也不能把任務落下。
? ? ? ? 今天學習的這本書是約翰·惠特默寫的《高績效教練》,作者專門從事教練咨詢工作,曾獲得國際教練聯合會授予的總裁獎,這本書銷量突破50萬冊,并被翻譯成20余種語言。
雖然我們大多數人并沒有想過要當給人教練,或者從事這方面的相關職業,但其實教練場景無處不在,比如父母要指導子女的課業,主管要批示下屬工作,前輩要向后輩提供建議,我們了解一些教練技術能讓你更好地幫助別人。
書中有三個方面的精華內容,分別是開導的誤區、開導的意義和開導的技術。
1、開導的誤區
日常生活中,常常會有很多朋友向我們求助,但無論我們給出什么樣的建議,對方都有理由來反駁,甚至會覺得你根本就沒有占在他的角度去思考,認為你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其實這樣的人來找我們求助,并不是所謂的想要尋求幫助,其實他們心里早就有了自己的答案,只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怎么去選擇,換句話說,就是他們不知道哪種選擇對自己更有利。所以無論我們給出自己建議,對方總會有自己的一套說辭來反駁我們。
為什么總會陷入這樣的溝通死循環呢?因為人都有依賴心理,總是想找人來尋求幫助,從來都不會從自身出發去思考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樣。作為朋友,我們畢竟了解有限,一旦輕易地給對方建議,對方就會下意識地把責任推到你身上,等著你幫他們想辦法或解決問題。
而即便是我們給了一個非常正確的建議,在實施過程中也可能遇到困難。如果是求助者本人做的決定,那他們會想盡辦法完成,但如果是別人告訴他的,在實施的過程中,他會不斷的懷疑這樣做是不是正確,會不會達到預期的目標。如果最后達成目標還好,如果做失敗了的話,他就會很自然的把責任推到建議者身上,而不是反醒他自己的原因。
這就生活常常會出現的開導的誤區,我們以為對方需要一些建議,實際上對方更需要有人幫他理清思路,如果沒有弄清楚這一點,也許你使出渾身解數也不見得有效。
2、開導的意義
正確的開導是什么呢?我們先看一個故事:
作者創辦了一家體育俱樂部,有一段時間網球教練人手不夠,于是讓滑雪教練來湊數,做代理教練,一學期后他驚訝地發現,滑雪教練所帶選手的成績,竟然高于網球教練。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原來滑雪教練和網球教練的指導方式截然不同。
學員打完球后,網球教練會上前指點哪個動作沒到位,親自示范正確姿勢。而滑雪教練根本不懂網球,沒法那樣指點,就問學員覺得剛才自己哪里打得不好?學員可能想想說,腰部的力氣沒使夠或者揮拍的方式不對,滑雪教練就讓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再試一下。總之每次都是學員自己在調整,滑雪教練只負責側面開導。
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個人整天在你旁邊盯著,不斷說你這樣不對,那樣也不對,另外一個人則會讓你不斷體會,自我反饋,哪種情況更容易讓人把責任回歸到自己身上?肯定是后者。就像我們剛拿駕照的新手司機一樣,本來我們新學習到的駕駛技能都還不能熟練的運用,還不能很好的結合行駛路上各種突發意外情況來處理一些危機事項,只能是全神貫注的開車,如果說旁邊有一個人不停的在說你不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開車,你本來精神都高度集中在行駛路上,他不停的指責你,你是不是會更加的容易出錯,更不知道怎么去應對行駛路上的各種情況發生。但換一個人,他只會在關鍵時候或者到達目的地以后再說出你的行駛方法如果怎么去做會更好,讓你從自身問題出發去思考是不是自己處理得不夠穩妥,讓問題的本質回歸到自己的身上,那么,我們會更好的幫助到對方。
其實開導就是幫助對方開發潛能,把責任感回歸到自己身上,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而不是直接指責對方的過錯,那么就可以讓我們的開導更富成效。
3、開導的技術
開導也是一個技術活,用GROW模型提問,可以激發別人進行全盤思考。
第一步 G -- Goal 目標
你應該通過一些問題,問清楚對方的目標是什么,并且把它具體化,具體到什么時候能達成,能不能量化等。
咱們拿朋友問你,他要不要結婚舉例,你需要做的不是急著給對方建議,而是先問對方理想中的結婚對象是什么樣的?感情進展到哪一步可以結婚?希望婚姻能給生活帶來什么改變?等等。
第二步 R -- Reality 現實
詢問對方目前為了解決這些煩心事,都做過哪些努力,效果怎么樣,現在誰與這件事有關,他們持有什么態度等等。這一組問題是為了讓對方搞清楚自己的現狀。
那朋友結不結婚的問題,要問他做過什么具體行動,比如有沒有和戀愛對象溝通過,雙方父母是什么意見,這些問題問下來,思路就清晰多了。
第三步 O -- Option 選擇
這一步至關重要,追問對方選擇,是為了幫助對方建立自我責任感。切記不要評判,也不要去給對方做決策,一旦做了,責任又回到了你身上。
你可以繼續追問對方,在相似或相同的情況下,別人是怎么做的。注意,你要多問他“還有嗎?”,“再想想看”,做這些是為了激發對方思考。因為人都有懶惰心理,一旦想到一個解決方案,就懶得再多想,多幾個選項能幫助對方找到最佳方案。
第四步 W -- Will 意愿
最后一步通過提問強化對方的行動意愿,如果對方和你聊完后,沒有實際的行動改變,那前面的努力就算是白費了。
你可以和那位猶豫結婚的朋友確認下,現在問題有沒有想清楚些,回去后第一步打算做什么,目前還有什么阻礙,需要什么樣的幫助等等,通過這一組詢問來促進對方趕快行動起來。
以上就是GROW模型的四個步驟。需要重點強調的是,在用這個模型時,只有提問的人一直很輕松,被問人一直特別嚴肅地思考,這樣才能算是一個成功的輔導。按照這四個步驟下來,每一個步驟都問清楚,你會發現,相比苦口婆心地勸對方、絞盡腦汁地幫他出謀劃策,用這套方案,對方會更加感激你。
需要記住的是,我們在開導別人的時候,一定是引導對方去思考他所面臨的問題,幫他理清思路,看清現實面對的所有情況,是要讓對方自己去思考怎么去處理和解決問題,而不是我們給他想要的答案,我們所做的只是幫助對方去尋找他內心真實的想法,找到他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最后讓他自己根據問題所在,采取行動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最后,這套開導別人的GROW模型,也可以用在我們自己身上,當你需要做決策感到困惑時,不妨按照這個模型“開導”下自己,也許會幫助你理清思路,更高效的去完成目標,實現自己的心中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