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 ? ? 陸澄錄【50】
【原文】
萬象森然時亦沖漠無朕①,沖漠無朕即萬象森然。沖漠無朕者,一之父;萬象森然者,精之母。一中有精,精中有一。”
[注釋]
① 沖漠無朕,而萬象森然已具:語出程頤,參見《二程遺書》:“沖漠無朕,萬象森然已具,未應不是先,已應不是后。”漠,是荒漠。沖漠,虛寂恬靜。朕,是征兆。意為,宇宙還是空寂無形時,萬事萬物的道理已經存在了。
[譯文]
(先生說:)“心中萬事萬物呈現時,也就達到了寂然無我的境界;達到了寂然無我的境界,仍會在心中呈現出萬事萬物。沖漠無朕是‘惟一’之父;森然萬象是‘惟精’之母。‘惟一’中有‘惟精’,‘惟精’中有‘惟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解讀]
王陽明說“沖漠無朕”是“一”之父,人心要主于天理的“一”,心體未發之前,心中如太虛,波瀾不起。心體和宇宙本體水乳交融為一。這種境界,正是心體發而中節的肇始根基。失卻了這個根基,必然心念發處,止于私欲而不能主于天理的這個“一”。所以稱“沖漠無朕”是“父”。
又說“萬象森然者精之母”,人要體認天理純正,存在于萬象森然萬物之間的“道”本來就沒有摻雜人的意思的。那本然如此的特質正是精純粹然。所以人心認理之“精”正是從“萬象森然”的胎盤上來的。“精”若再從心中另外去求,又必然歸入私欲而不能止于天理之純正處。所以說“萬象森然”是“母”。
萬象森然,就是萬事萬物了然于心。沖漠無朕,是心中的虛寂恬靜,是未發之中。在虛寂恬靜的未發之中,就已經了然于心。了然于心,就是虛寂恬靜的未發之中。虛寂恬靜的境界,就是“一”。了然于心的狀態,就是“精”。一中有精,精中有一。
王陽明前面說過:“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功夫,非惟精之外復有惟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