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在大多數人的心中,也許是一個不可觸碰的話題。
有年紀大點的生病的老人,或是其他生病的親人,我們總會說,沒事,你肯定會好,一定會長命百歲的。但是有時候,那也許只是安慰病人,也在安慰自己;或是,想用藥物、那些機器的挽留親人,讓他們多留幾年;又或者是,用這樣的方式,來減輕自己的愧疚。而親人,這時候除了自己已經不能選擇的外,有的選擇配合治療,那也許并不是他希望自己活的更久,那也許是他疼愛你,最后的一種方式了。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中的女兒因為工作常年不能陪伴在母親身邊,把母親交給小保姆;母親的病她幾乎不知道,在母親迅速地衰老之后,她才猛然意識到要來好好地自己的母親。于是,她不愿意接受母親得了重病,可能只有幾個月的生命這個事實。
她要拉著母親,去接受治療,想要挽留住母親,不讓她走。
在得知母親的手術有可能失敗,并且如果失敗,母親當場就會離開的事實之后,無法決斷。母親在看到女兒艱難的抉擇之后,盡管她已經預見到自己可能要承受的痛苦,但是還是堅決向醫生要求,自己要做手術。她知道,如果自己不接受手術,女兒一定承受不了。
她對女兒說:我不能死,我死了你怎么辦。
這樣的愛,一直支撐著母親接受治療,配合女兒給她的“運動健身”計劃。哪怕她心里已經清楚,自己已經不行了的時候,還是努力地去配合女兒。其實我想,在最后的那些日子,她肯定也希望自己可以安安靜靜的走,減少一點痛苦。
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看著劇中母親痛苦的樣子,我甚至在想,死亡,對于母親其實是一種解脫了,放手讓她走吧。
但是,母親依然堅持到了最后。對于女兒的愛,哪怕到生命的最后,也從不曾停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