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萬象森然時,亦沖漠無朕;沖漠無朕,即萬象森然。沖漠無朕者,一之父;萬象森然者,精之母。一中有精,精中有一。”
注
【萬象森然時,亦沖漠無朕】,鄧艾民注,語本程頤所說:“沖漠無朕,萬象森然已具,未應不是先,已應不是后。”(《二程集·遺書》卷十五)
引陳榮捷注,佐藤一齋云:“心之本體,寂然不動,即沖漠無朕也。心之大用,感而遂通,即萬物森然也,一中有精,本體(之)工夫也。精中有一,工夫(之)本體也。”
引陳榮捷注,吉村秋陽云:“‘道亦器,器亦道’。正如體用合一之本意。”
陳榮捷案:“道亦器,器亦道。”語出《二程遺書》卷一(頁三上)。采入《近思錄》卷一,第十九條,以為程明道語。
引陳榮捷注,東正純云:“萬象森然,即沖漠無聯。下‘時亦’二字似不瑩。豈在合心境,而與下句不同邪?一中有精,精即一;精中有一,一即精。于是本體工夫合焉。”
引陳榮捷注,于清遠云:“是說萬事萬物之象,森然現于外,其中必有自然之理,故亦為沖漠無朕。無聲無跡之體,已具萬事萬物自然之理,故亦若萬象森然。因有這事,則有這理;有這理,則有這事。感寂合一,感中有寂,寂中有感也。由無極而太極,則無極可謂太極之父母(陽稱父,陰稱母)。是太極中之陽,(即一,即理)乃秉無極中之陽根(沖漠無朕)而生,故曰沖漠無朕之父;太極中之陰,(即精,即事)乃秉無極中之陰根(萬象森然)而生,故曰萬象森然精之母。沖漠無朕時,仍萬象森然,即理中有事,故曰一中有精;萬象森然時,仍沖漠無朕,即事中有理,故曰精中有一。”
筆記
至大為宇宙,至內為人心。內外之境是相通的,事事物物通達的時候,必然內心寂然無我;內心寂然無我,自然事事物物通達。
惟精惟一,精是鉆研天理的工夫,一是天理,天理和工夫不可分割。
在王陽明的心學體系中,本體和工夫是一體的,良知是為本體,致良知是為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