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
1. 找話題:找到自己最關心的一個溝通話題或溝通情境(比如,情緒下的溝通、夫妻間的溝通、向上溝通、與客戶的溝通等,話題宜小不宜大)。
2. 收集資料:在這個話題下搜集資料,可以是微信、知乎文章、書中片段等等。
3. 寫便簽:瘋狂寫便簽,便簽中適當考慮“前因后果,適用邊界”;到5月16日之前,便簽達到30張。
對于課程的理解:
磚塊質檢:
磚塊質檢部分理解后的行動:
1、關于I標簽:看原文給出的是What,Why,How或者是案例?然后用其他幾個問法去豐富I標簽。
2、關于A1標簽,用5W+1H來完善A1,變得生動。
3、關于A2標簽,首先目標要smart,然后要行動關聯可控,用冰箱檢測法來檢測,同時A2寫的必須具有畫面感。
而關于沙中淘寶,
沙中淘寶其實非常困難,這部分需要不斷的鍛煉,我個人在操作的時候,有些感覺有心無力:
問題有兩點:
1、在追問有沒有人不同意對原因的假設這部分,很考驗人的閱讀知識面,有時候我自己還真沒有聽說過,但是不排除別人不知道,這個問題如何解決?是自己用互聯網去查詢,還是知乎上去提問?
2、有沒有可以借鑒的情況也是類似,除非是和自己業務非常相關領域的追問,咱可能會比較清晰,但是如果不是的話,就可能抓瞎了。
關于搭建新的溝通小樓:
小樓是最后一部分內容,這里其實最關鍵的就是邏輯依據,估計很多初學者在邏輯思維上本身就是有缺失的,在這個環節就死翹翹了。
我先用I標簽表述一下:
May老師是這么來表述的,比如要搭建一個向上溝通的能力塔樓,你可以根據邏輯順序來問自己,和領導溝通很難,為什么難?
換句話說,就是就是前因后果里面的前,
然后再問一個因,都有哪些關于原因的假設?怎么驗證或排除這些假設的?好了這里就是第二層,因為表達能力差,缺乏邏輯能力。
再來問適用邊界里面的用: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1、領導布置任務的時候會反問
2、我做完之后如何向領導反饋
3、有些事情實在搞不懂,帶著建議去向領導求助。
最后問一個邊:有沒有可以借鑒的情況?
如何想領導反饋這部分,有些文章說,里面還可以細分:方法,時機和心態。
A1標簽
我馬上也要向我的領導去反饋在埃塞的調研情況,
4月26日,我出發前往埃塞之前,向領導問清楚過具體要做調研的內容:我的做法是我先給出了我自己的想法,然后請領導根據我的想法刪減。確定好調研問題之后。
我帶著問題前往埃塞做調研,但是其中有一個問題我沒有解決,就是關于運營商我有什么辦法能夠搞定關鍵人物。
A2標簽
其實這個A2是接著A1的,因為我現在要做反饋了或者求助了。
周五之前,我得把調研報告寫好,我做了一份言簡意賅的PPT,然后在文章中,我會用豐富的案例,用前因后果,適用邊界的追問和分析我的案例,確保文章結構嚴謹。
但是其實剛才說的如何搞定關鍵人物的問題,我需要把這個A1拆解出A2的解決方案。
接下來周日之前,我得用剛才I標簽的思路,把我的向上溝通的小樓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