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好看完介紹日本航空母艦的書《航母檔案·日本卷》,又馬不停蹄地看了這本《被遺忘的海上中國史》,笑,感覺喜歡什么書籍,就一定要都看完的強迫癥,又一次打敗了我。
這本書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開始講述,原來我國曾經(jīng)也是海上霸主,從未停止對提升海洋實力的探索,及至宋、元、明時期,造船技術一度世界領先,吊打小日子過得不錯的日本人,同時航海經(jīng)驗也十分豐富。
我們能利用天文知識進行導航,同時掌握了季風、潮汐和海流變化的規(guī)律,對東海、南海、印度洋上的國家也了如指掌。再到我們耳熟能詳?shù)泥嵑推呦挛餮螅钪袊说淖阚E遠至非洲東海岸。所以說我們是再次回到世界之巔,我們的發(fā)展和進步是一場文明的復興,而我們也終將實現(xiàn)這一偉大目標,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此我們更應該回顧從前的歷史,銘記我們的錯誤,不要重蹈覆轍。
海上歷史沒有陸上歷史記載那么全面,卻也是跌宕起伏、精彩紛呈,重點介紹了南宋和元朝時期的海上歷史,跨度從12世紀初到15世紀初的三百年。
而我國的海上歷史,其實是從周武王組建最早的水師就開始了,再到北宋宋太祖培養(yǎng)水師力量,中國水上力量的發(fā)展歷程,經(jīng)歷過的幾次對外戰(zhàn)爭,同時也分析了為什么早期的中國為什么不重視海上力量,我在了解過這一段故事之后,看見作者偏僻入里的總結,覺得的確非常有道理。
作者提到,中世紀末之前的中國戰(zhàn)略眼光主要集中在北方和西北邊境,而東面和南面就像是自家后花園,隔山望海的,外部勢力的威脅小,不至于為此大力發(fā)展軍備,當時的朝廷自然對海上事務不上心了。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因此被重重地打臉,不過這也是后話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時間到了從北宋跨度到南宋,經(jīng)濟中心從北方遷移到了南方,漢人可以說是被北方的游牧民族給趕到南方去的。我們雖然說蒙古族、漢族到現(xiàn)在都統(tǒng)稱為中國人,都是中華民族,但是在當時卻并不是這樣,為了抵抗北面的海襲,阻擋金兵南下,阻擋蒙古鐵騎入侵,漢人不停得加強和擴張水師力量,同時大力發(fā)展海上貿(mào)易,以積聚財富,延緩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犯。
這一段歷史也是為中國海上帝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斗轉星移,這些記錄在史冊上的故事,完整了我們對于自己國家和民族的認知,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豪感,讓我看著看著忍不住熱淚盈眶,的確是一本了解中國海上歷史很好的入門書,推薦給大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