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了瀟灑姐的《三觀易碎》,感嘆若是早幾年品讀,可能少走許多彎路。
1.人生是自己的課題,讓旁觀君遠去
女孩在成長階段總是被要求不能做這,應該這樣。久而久之,變得在意他人的眼光,看法。“不能跟人瞎玩,要好好讀書。你這么辛苦干什么,早點找個人嫁了。你是女孩子,不能像男孩那樣瞎鬧?!焙苁煜さ脑捳Z,有的人真的如他人所愿活成了他人眼中的樣子,而有些人則做回了自己。
書摘:一件事兒做與不做,用什么方法做,做到什么程度,跟他人信口點評幾無關聯;即使有,也絕不來自此類概括性切不具知道意義的點評。有質量的諫言必然依靠理性、看中實證。當我們看到正向意愿和事物,請先肯定和汲取它好的部分,之后如果自己能力,就親自動手改進它不完善的部分。如果自己沒有能力,就去訓練自己,直到有能力的那一天。無論如何,都好過旁觀的嘲諷和抱怨。
2.還沒準備好?請趁早
當著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因各種不確定因素而踟躕不前。制定的目標,不斷完善再完善,唯一的行動確實如何讓計劃更完美,獨缺參與者。等等,等有時間了再去做。我還沒準備好......就連心靈雞湯也常說,never too late。
等待的時間是煎熬的,也可能永遠都不知道那天何時到來。何不始于足下,趁早補救,告訴自己正在路上。
書摘:什么算趁早?還有機會、精力、時間洗牌重來就算趁早。敢于洗牌,敢于重來;而不是明知握著一把爛牌,還苦哈哈地打。所謂趁早,既是先行爭取,爭取未果,再行補救。補救意味著心知肚明錯過了最佳的時間和機會節點,錯過了那個時期,錯過那個人,錯過離開,錯過決定,所以錯過是一切失敗的源頭,所以錯過之后,還聊“Nerver too late”是最傻的事。
3.吹火柴的人
當有人向你尋求幫助,建議時,出于客套又或是不舍傷害,人們總是往好的方向去引導,做個善良的知心人。也有人會自我催眠,躲在自己的保護層下,不去觸碰那些讓人煩心的事。以為這樣,煩惱便會遠去。就像安徒生童話里,賣火柴小姑娘陶醉在火光中的溫暖里永遠睡去的。如果有個人過去說“嘿,醒醒!”然后吹滅了火柴。悲劇不再。
書摘:你只能聽信自己。也只有完全走上由自己選定的路,未來才會負起全責,怨無可怨。你自己就是那個吹火柴的人。你要自己根系你吹滅手中的火柴,向四周看看—是的,剛才都是幻象。當你感覺越來越冷,越來越絕望之時,及時丟掉手中虛假短暫的溫暖,趁還沒凍僵的時候,站起來走開。慘劇就能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