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路

作者|五花馬(王芮)


林中路

今天是孩子們的節日,一大早滿屏的“保持童心,永遠快樂”“愿你出走半世,歸來仍是少年”....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大英雄能本色,真名士自風流。所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是不是?

人活著的漫長歲月都不一定是生命的真實,但絕對要保有的是對最初的震撼保持忠誠,將孩童的好奇作為智慧,并一路攜帶它直到盡頭。所以,做一個在時間河流里不沉淪的人吧。

你問我,這世上確有顏色不一樣的靈魂嗎?

這兒究竟是什么地方?這兒是人與人分別的地方。人與人分別不一定是楊柳岸,也不一定是十里長亭,而應該在一個應該分別的時候。每個人出生的時候上天都會為他們安排一條路,這條路就叫作命運。可惜我們兩條路不同。還好,我從來沒有說過愛你,而你也沒有說過喜歡我。———這個清醒又憂傷的姑娘是《倚天屠龍記》里的趙敏。

白馬帶著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馬已經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終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楊柳、桃花,有燕子、金魚……漢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儻瀟灑的少年……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國人那樣固執“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這個惆悵又自我的姑娘是《白馬嘯西風里》的李文秀。

“偶賦凌云偶倦飛,偶然閑慕遂初衣。偶逢錦瑟佳人問,便說尋春為汝歸。”這首詩白話文大概意思是:“我有時壯志凌云有時又深感倦怠,偶爾閑暇下來就換好衣服到郊外走走,如果恰巧遇到一個美麗佳人問我在做什么,我就告訴她我在為她尋找春天”。———這首無所事事主要看心情的詩我第一次讀到不是因為作者龔自珍,而是源于胡蘭成的引用。

提到此君一定會有人呵呵噠一句“渣男!”----世人對胡蘭成的指責,除了愛國之節不堅貞,多半還有其愛情之節不堅貞。殊不知,人生是不期而遇的一些偶然,無論政治際遇,還是男歡女愛,都是宿緣。以審美的眼光觀看胡蘭成,他才是中文世界的臨水照花人。民族之間的情仇可以穿越,變成個人化的交往細節,溫暖或者怨艾,都沒有了激烈,恩和怨都很柔軟,平和之中,他活得隨意,但不潦草。真情,原本就是一枝活生生的花,哪一朵開哪一朵謝,其實不由自主。胡蘭成的文章涉及題材很廣,有史評、有政論、有宗教,還有一些雜談,無論寫什么,他都不顧忌學術的定論,也不遵循公認的邏輯,即便是寫宗教,一樣沒有嚴肅和恭敬,而是一味地放縱自己的見解和感受。一個時代的浪子,來到世間,本來就無所謂抱負,是否“辜負”與“被辜負”我想對他而言都是不重要的。

呵,你看這世上確有顏色不一樣的靈魂,是不是?

一個真正有根底的人,猶如一顆自由生長的樹,吸收了世俗的陽光雨露,長出來的卻是青枝翠葉,一樹繁花都是生命本然的姿態,沒有迎合,亦不對抗。這種自由和本然就是隨遇而安,隨遇而安其實是最好的人生。真的神明,不在佛龕在心間。世間所有的蓮花都開在那里。

近期我的一位好朋友流連在《三體》的科幻世界里,我能想象工作繁重的她,星際世界該是怎樣的腦力調劑。在朗讀者上聽到劉慈欣說他對于宇宙的好奇始七歲時看到我們國家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那個在村頭田野里仰望蒼穹的孩子憂心忡忡,因為他認為所有的星星都是固定在天幕上的,進入太空的東方紅一號會不會和別的星星發生碰撞?

這讓我想起那些初中時訂閱的《科幻世界》雜志,不知道散落在風塵何處;想起高中時遍讀倪匡科幻小說的日子,李白說將進酒杯莫停,會須直飲三百杯,倪匡的小說也是如此的令人欲罷不能。

倪匡曾經寫過很多關于外星人來地球的故事,比如《地心洪爐》、《紅月亮》、《盡頭》等。但從《老貓》開始,其觀點似乎有所改變,他開始講外星人來了,走了,關于外星人毀滅地球的想法實在是地球人一廂情愿了。

《老貓》中,一件半夜噪音的投訴,衛斯理幾番轉折調查出事件的始作俑者竟是一個行蹤隱秘的老翁(張老頭),以及一只黑色老貓。令人驚訝的是,這只貓的骨骼切片經過檢驗,顯示它的年齡至少已經三千歲,故事情節就此展開。

事情的真相是,一名外星人于三千年前以腦電波的形式來到地球,企圖附在地球人身上,進行侵略地球的計劃。但不幸地他卻附在了一只埃及黑貓身上,因此其思想活動能力都大大降低。在一千年后,他曾組織其他貓只攻擊人類,但慘遭失敗。衛斯理的妻子白素知悉真相后,費盡心機幫助老貓找到大量電能,使他可以返回自己的星球。衛斯理擔憂老貓再次侵略,地球人就絕無抵抗余地,但張老頭向衛斯理保證不會發生此事。

后來,張老頭寄了一封信給衛斯理和白素,除表明自己也是外星人外,還解釋了他們不會侵略地球的原因:我曾投進人身,不客氣地說,地球人太落后了,在我們看來,和貓沒有什么分別,我們沒有理由,放棄自己的地方到地球來,就像地球人沒有理由放棄現在的生活,回到穴居時代一樣。

《莊子·外篇·秋水第十七》中這樣說: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 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這一段翻譯成白話文大概意思是:鳳凰這種鳥振翅一飛從南海到北海,行程萬里,但非梧桐不棲,非竹果不吃,非甘泉不飲。而正吃腐鼠的貓頭鷹看見鳳凰立即恐嚇鳳凰不要來搶它的腐鼠。莊子借此告訴惠施我不是來搶你的宰相之位的,那是你的“腐鼠”,不是我的“甘泉”,所以你不用“嚇”我。

人類總會用猜疑的觀點對待別人,特別外星人。所以,倪匡常在故事里打一個比方:“當一個富翁看到乞丐手中的錢,他會去搶嗎?”按他的觀點,地球上早就有外星人前來造訪了,由于外星球比地球發達,沒有必要侵略地球,就好比人會真的在意是否去侵占一處蟻穴嗎?看多了,不由得深感世事的荒謬和人類的渺小,一切何足道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翻這本《老貓》。

倪匡在小說中提出過不少理論,比如時間的多向性,鬼魂的來籠去脈,對陰間來源的想法,以及宇宙是多個鏡像的組合等等。對比劉慈欣的作品,倪匡的小說講究故事和感情,奇峰迭起,文情細膩,劉慈欣則重在技術和邏輯。在我的閱讀體驗里,倪匡駕馭文字的功力已臻化境,每每將人帶入一個“真實幻境”,令人欲罷不能。

在許多網友看來,他的“科幻小說”更接近玄幻文學,就像某些氣功大師引用量子力學解釋自己發功一樣。不少讀者還專門質疑過書里的科學成分,在論壇上吵得天翻地覆。他聽完哈哈大笑說“我只懂得寫好看的小說。”當年他的《地心洪爐》在《明報》連載,有一段講衛斯理從飛機上掉下南極,饑寒交迫,見一只白熊跑來,便把它殺了,剝皮取暖,吃肉充饑。有讀者來信罵倪匡:“南極沒有白熊! 南極只有企鵝!”說他不負責任,要他解釋,否則再寫下去就是厚顏無恥。 倪匡回復道:“南極沒有白熊;世上也沒有衛斯理。”金庸出來調侃:“原來南極是有白熊的,現在沒有,因為給衛斯理殺掉了。”那個讀者又回了一封信,兩個大字:“無賴!”

倪匡的寫作包羅萬象,招無定式,“屢替張徹編劇本,曾代金庸寫小說”,天龍八部中阿紫的眼睛就是他給寫瞎的。但他卻說:“我一生當中寫過最好的文章就是古龍的訃文。”這篇訃文300來字,簡樸直白,卻飽含深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我們的好朋友古龍,在今年九月二十一日傍晚,離開塵世,返回本來,在人間逗留了四十八年。本名熊耀華的他,豪氣干云,俠骨蓋世,才華驚天,浪漫過人。他熱愛朋友,酷嗜醇酒,迷戀美女,渴望快樂。三十年來,以他豐盛無比的創作力,寫出了超過一百部精彩絕倫、風行天下的作品。開創武俠小說的新路,是中國武俠小說的一代巨匠。他是他筆下所有多姿多采的英雄人物的綜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今擺脫了一切羈絆,自此人欠欠人,一了百了,再無拘束,自由翱翔于我們無法了解的另一空間。他的作品留在人世,讓世人知道曾有那么出色的一個人,寫出那么好看之極的小說。未能免俗,為他的遺體,舉行一個他會喜歡的葬禮。時間:七十四年十月八日下午一時,地址:第一殯儀館景行廳。人間無古龍,心中有古龍,請大家來參加。

倪匡曾說,他和古龍在一起,什么事也沒有,也能哈哈大笑。這樣的性情與這樣的投機,才能淬煉出這樣的蒼生一笑,不再寂寥吧

倪匡的寫作之所以能天馬行空,奇幻瑰麗,大概和他的不受拘束的自由個性有關。無窮的宇宙,無盡的時空,無限的可能,與無常的人生之間的永恒矛盾,從這顆腦袋中編織出來。

他說他最喜愛的自己作品是《頭發》,在這本小說里,人類因為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饕餮、色欲等罪孽,被母星格式化記憶和高功能,流放到地球。母星同時還派遣了四個守衛來看護引導人類,看幾百年后的人類后代,能否演化回真善美,再次回到母星。這四個人就是:耶穌、釋迦牟尼、穆罕默德、老子。

恰巧,我對這個故事同樣印象深刻,不止一次向朋友們提起過,感覺....好有說服力。

倪匡的小說之所以能吸引我,我想一部分原因是故事情節和人物個性的屬于中國人的特有基因,那些穿越千年的文化密碼,像發射著無線電波,在尋找著解密頻率。

“先秦諸子的思想論述文章,是古文化的精華,深邃博大,只有浩渺宇宙,差可比擬。.........元曲、元劇簡潔易明,比很多流行歌的歌詞更好懂。漢賦宜誦讀,要專注的是楚辭,以屈原為主,先讀《九歌》《九章》,再讀《離騷》《天問》,最后,間來翻閱《詩經》。.........一部二十四史是一生一世的事。.......《唐人小說》《唐宋傳奇》《古小說鉤沉》《中國小說史略》《歷代筆記小說選》《搜神記》《太平廣記》等但凡能接觸到的筆記小說都可以閱讀。.........

有人問:"讀古文除了得快樂,難道沒有實質好處嗎?,他說:"令人迷惑的是得到快樂還不夠嗎?什么叫實質好處?就算能將古書倒背如流,書中沒有黃金屋,買房還得真金白銀;書中也無顏如玉,娶妻仍要靠濃情蜜意。精通古文,難以充饑、無助泡妞、不能升官、很難發財,不過可以保證的是,讀了,你不會后悔。你愛看的書,就是你該看的書。書海浩瀚,總有你愛看的,那就看。不愛看的,別浪費生命。若看了古文就惹氣,那就看今文。看書的主要目的,是在看的過程中得到快樂,享受讀書帶來的樂趣,那樂趣是越看越濃的。”

他在四十歲生日時自撰一幅對聯:“年逾不惑,不文不武,不知算什么;時已無多,無欲無求,無非是這樣”。

嗯,無非是這樣.......

前幾天帶小朋友去看《摔跤吧爸爸》,發現國內放映版本比原版少了一些內容,比如,爸爸年輕時放棄摔跤的理由是:“我沒得選,摔跤給了我榮耀,名聲,但是不能給我金錢,所以我在這工作。”后來,為了帶女兒去參加全國大賽而領導不準假時,爸爸選擇了辭職,理由是:“我沒辦法,我不能讓夢想就這樣溜走,所以我辭掉了工作,在農田先干農活。”

在印度這么性別歧視的社會環境里,這位父親想要堅持的除了夢想,還有對世俗偏見敢于挑戰的勇氣。在全國大賽決賽前,他這樣告訴要上場的女兒:無數個女孩將跟你聯合起來,反抗那些歧視女性的人,反抗只能做家務,反抗從小就開始訂婚,明天的比賽非常重要,因為你的對手不是Angelina,而是所有歧視女性的人。

全片最讓我感觸是,當他敢于做自己,不再向生活妥協,不再放棄自己的夢想,不再順從陳規陋習,一個父親的形象和力量才真正偉岸起來。所以,這部片子難道不是在講關于一個人人格、思想、尊嚴、夢想、拼搏與勇氣的故事嗎?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堅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對大眾理想的懦弱回歸,是隨波逐流,是對內心的恐懼。

突然又想起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的那一首《一條未走的路》,金黃色的樹林里有兩條路,可惜我們不能同時去涉足,我們選擇了人跡罕至的那一條,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這從此決定了我們的一生。

頓開金繩,扯斷玉鎖,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做一個在時間河流里永不沉淪的人吧。

不知算什么,無非是這樣。

2017年6月1日?


倪匡全集 ?


一條未選擇的路

作者: 羅伯特·弗羅斯特

黃色的樹林里有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兩條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雖然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

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后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把往事回顧:

金黃色的樹林里有兩條路

可惜我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們選擇了人跡罕至的那一條

這從此決定了我們的一生


林中路

作者:安娜·卡緬斯卡

我不相信記憶的真實

因為凡是離開了我們的

就永遠逝去了

這神圣的河流,有且只有一個方向

但我仍想對我最初的震撼保持忠誠

仍想將孩童的好奇作為智慧

并一路攜帶它直到盡頭

到我童年的樹林里

在日光的斑駁中

到處尋找它

在劇院里,教堂的陰影里

我,一個六歲的孩子

在這條路上渾然不知地跑向

神秘孤獨的初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