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最近正苦惱。因為要辭職的事情,家里已經雞飛狗跳了。
25歲年輕漂亮,肯干,肯吃苦。銀行業務做的還算不錯,就是不大喜歡這工作,也不喜歡復雜的人際關系。
她可能家里從小壓制,自信心不足。大事小事都要問父母意見,典型缺乏心理界限。
辭職這事,這一年提了不下三次了,每次信心滿滿,最后遇到爸媽就泄氣。也弄的家庭氛圍不好,爭吵過后安撫父母這事也鬧心,重要的是,自己想做的事終究沒做成。沮喪。
我問她有沒有告訴爸媽為什么辭職?
她說以前說過的啊,他們覺得在哪都是這樣,而且覺得人哪能都干自己喜歡的事情啊。我一聽就惱火。他們再說話,我就想又和以前一樣,越想越氣。他們翻來覆去說的都是:你辭職你干嘛啊?年紀大了,還沒結婚呢。你連個正經工作都沒有,誰還要你啊!你說說,我怎么聽的下去!每次都是不歡而散!哎!
剛好最近聽到一個朋友分享的書《關鍵對話》,我一看,這不就是典型的關鍵對話產生的問題嘛!發生頻率低,觀點差距大,結果產生影響較大,雙方有較大的情緒反應。
關鍵對話比一般對話對我們的生活質量影響更大,你想啊,一般產生這種對話的都是為我們親近的人:父母,戀人,好朋友。處理不好,關系受損,爹媽還好說,其他人也許轉個身就say bay了。那如何處理呢?
我把朋友叫來一陣耳語。
第二天,匯報來了。
以下為我朋友的話:
昨晚,我早早回到家,幫爸媽做家務,陪爸媽看電視,聊天。大家都很開心。趁勢,我就開始聊起來。
“爸媽,我前段時間和你們吵架,是我不對。我道歉!你們大人有大量!我還是想和你們聊聊我辭職的事情。”
“有什么好說的,你愿意干嘛就干嘛,我們說了那么多遍,你也不聽!”
“爸媽,我知道你們很擔心我,你們對我的工作有什么想法呢?”
“小女孩,在銀行又體面,又舒服。非要辭職,你這么年輕,萬一以后找不到工作呢?或者再沒這么穩定的待遇呢?”
“是的,爸媽,你們真的很擔心我以后工作不穩定,很擔心我的生存問題。”
“那肯定啊,到時你吃苦,我們心疼啊!”
"是的,是的。我爸媽真的特別心疼我!“”
“爸媽,我們是一家人,我的決定雖然我自己負責,可同時我也希望你們了解我的近況。我之所以辭職,是因為覺得這份工作不適合我(列舉不適合的理由)。在工作的這幾年,我覺得我在哪些方面做的比較好(列舉事例,加上同事和朋友的反饋),哪些是覺得改變不了的。同時,為了辭職,我已經做了哪些的準備了,并且根據我的優點,我打算嘗試哪些工作。如果沒有達到怎樣的效果,我有什么樣的備選方案。我也想了解爸媽的想法。希望爸媽根據我說的這些給予我中肯的建議。”
“你說哪些地方是對的,我覺得。。。。哪些地方我覺得需要改進的。你對生活的安排是思考過的,爸媽也支持你。”
這之后省略一萬字。。。。。。。
總之,這一年懸而未決的事情搞定了!
共享雙方信息:看到對方的觀點,不失自己的想法。在愉快的氛圍下,引導對方觀點,創建平衡目標。雙方也舒適對話。
看看,就這樣,她熄滅樂樂家里的爭論之火,親愛的朋友,你學會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