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在簡書首頁,被點名批評了。
我留言給作者說“我虛心接受,感謝提醒。”
但是內容我沒有看。
因為我晚上有一場分享要做。
在我上場服務之前,我不想看到任何批評,那會影響我的情緒。
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下去做分享,這是對客戶的不負責。
哈默很關心的提醒我,希望我看一下,我說好的。
等我接完客再看。
2.
剽悍一只貓說,我們一定要掙到錢。
我們一開始做自媒體的時候就被人笑話;
現在我們被罵很正常,因為我們超預期了。
如果我們最后失敗,我們還是會被笑話。
我不怕笑話。
我怕萬一我沒堅持住,會讓大家覺得自媒體這條自由路走不通。
3.
羅永浩說:
不知什么時候起所有人都開始反雞湯,雖說那些勵志成功學并未對人類的進步起到過什么實際性作用,但有時候它能給你其他書做不到的立竿見影的效果,比如在你意志消沉萎靡不振的時候像一劑興奮劑一樣讓你暫拾信心,熱血沸騰。
我要做一碗行走的雞血。
簡書還是文藝青年為主流的時候,我和剽悍一只貓殺出“干貨”這條血路。
現在我們被罵寫雞湯,我們認。
因為我只有每天下班后才能做分享,接客,更新文章。
我需要雞湯,不然我堅持不下去。
4.
我更愿意把時間放到打磨我的課程體系上面,用在提高我的用戶體驗上面。
要承受多少贊美,就要承受多少詆毀。
我還沒出書的時候,蕭秋水老師就告訴過我了。
我新書發布的第一天,就在豆瓣就有一星的差評了。
土豆老師建議我組織朋友刷好評把這個差評蓋下去,我問@徐滬生他遇到差評怎么辦,他截圖給我看了一下他的差評。
我開始心疼他了。
既然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那就服務好喜歡我的那群人就可以。
這恰好也是互聯網的產品思維,不是么?
5.
這半年時間,我每天都活在焦慮之中。
因為知識紅利經濟的發展,我們就像風口上的豬,飛了起來。
可是我們沒有翅膀啊,我們飛得越高,就會擔心自己摔得越慘。
怎么辦?
于是開始用得到的紅利,去參加以前從來不敢參加的培訓。
幾萬幾萬,從南到北地飛。
我在上班,我只有周末有時間。
于是周五下班去機場,禮拜天凌晨回到公寓,星期一正常上班。
這個國慶,我先在上海跟李海峰開始學習DISC三天,再飛到山東威海跟易仁永澄學習兩天,然后再飛回上海。
我們在想辦法給自己插上翅膀,在風停之前,我們比任何人都要拼命。
6.
我從來不承認我現在寫得爛,因為我爛的時候是什么樣子我知道。
我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想讓大家知道我作為三線城市的老男人是如何在掙扎著翻身。
然后想辦法讓讀者能讀的舒服一點而已。
我更愿意把自己的文章當做產品,內容是一部分,體驗也是一部分,營銷更是。
我不是一個文人或者作家,我是一個產品經理。
我開始做個人品牌那天開始,我就是一個商人了。
7.
我很喜歡談錢,因為我窮過。
我現在掙的,都是我拿時間和肉體換的。
中秋回家,我媽問我,孩子你這么拼是不是因為之前的妹子嫌你窮?
知子莫如母。
我媽心疼地看著我,我笑著哭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