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閱讀的五個步驟
在確定了主題和計劃閱讀的書目之后,我們開始進入正式的主題閱讀,作者強調,下列五個步驟非常重要,漏掉任何一個都會讓主題閱讀變得困難。
步驟一:找到相關章節。此時要牢記的是,你關注的重點是你的主題,而不是書。因此你只需找到這些書里對你研究的題目有幫助的章節,而不用對這些書都有全面的了解,甚至,你可以不在意作者寫這本的主要目的與你主題的關系。打個比方,你研究的題目是如何應對焦慮,你可能會從一本自傳里找到作者控制焦慮的經歷,雖然這段經歷只是自傳里并不重要的內容,但是大可只選取這個內容,而不必介意這本自傳想傳達的主旨。你要把書視作服務你的對象,而不是相反。
步驟二:構建你自己的術語體系。作者把這一步驟稱作——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我把它總結為構建你自己的語言體系。你是否還記得昨天講過的關于社會科學類書籍的閱讀方法,作者強調了對于術語定義的難度,因此很容易理解,我們在閱讀眾多同類書目時,會遇到不同的作者對同一個詞語的不同定義。所以我們要做的,是運用自己的思考去構建能適用所有作者的語言體系,比如對于健康,有作者認為是身心健康,有作者認為需要有量化的指標,有作者認為你覺得自己是健康的就是健康的……你要做的,是帶領這些作者與你達成共識,確定你自己對“健康”一詞的定義。
步驟三:厘清需要解答的問題。到這個步驟時,我們已經知道自己要研究的主要問題是什么了,此時我們需要確定一系列的子問題,以完善我們的研究,作者也對這些子問題的研究給出了方向。
第一個問題通常是與所研究的現象的特點有關,第二個問題是分析這個現象是如何被發現的,最后一個則是這種現象所產生的影響。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在學校寫議論文時常常用到的思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
步驟四:界定和確認議題。在我們基本厘清需要解答的問題之后,我們要對議題做最后的界定以及確認議題。在不同的書里去尋找答案時,我們會發現不同作者對同一問題會有各式各樣的意見,有些還可能因為覺得這不稱之為問題而沒有給出任何解答,因此我們要厘清這些爭議,確認我們要真正詳細分析的議題。
步驟五:分析討論。最后一個步驟,簡單地說就是要解答所有的議題。
除了上述五個基本步驟外,作者還強調了下列兩個要點:
·保持客觀立場
在做主題閱讀時,我們還要注意時刻保持客觀性。雖然每個人在閱讀時都會不自覺地出現偏好,但作者強調,我們只有不預設立場地去閱讀,才可以對所選書目的有用信息全面吸收,而不會因為偏見而錯過什么。另外,我們還可以采用不斷回頭參閱原文的方法,來盡量保持公正客觀的立場。
·有效使用主題工具書
對于主題閱讀,作者還提供了一個方法:使用主題工具書。對一些關于閱讀書目沒有什么頭緒的人來說,我們可以利用這類工具書,當然要找那些經典的工具書,比如對于文學方面的,就可以讀《西方世界的經典名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