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紅樓多少夢?情天情海幻情身。再說紅樓:
姐承接上文胡玫又雙叒叕要翻拍《紅樓夢》。全球海選演員,會是下一個修羅場嗎,來講講新開播的《小戲骨: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
一句話概括,是從劇情、格調到人物都整體縮小了的87高仿版mini紅樓,而小戲骨的演技呢......真的可以給當下小鮮肉們不小的壓力了。??
乃們看,豆瓣上的評分已經有9.3了,并且分數還是一個持續向上走的趨勢。??
大家對芒果臺的潘禮平團隊也不陌生的,去年打造的一部《小戲骨白蛇傳》可以算是讓小戲骨這個詞火遍全國。從2015年籌拍開始,小戲骨系列劇目也已經上映了10部。??
而這次挑戰超級IP《紅樓夢》則是正好借了87版開播30周年這個契機:
以劉姥姥三進大觀園為主線,保留了原著中的共讀西廂、黛玉葬花、黛玉焚稿、寶釵撲蝶等精彩情節。同時還把感情戲的部分刪掉、弱化了。
9集內容,每集30分鐘左右的時間,平均10來歲的小演員們,真真是按照原著的真實年紀來挑選的(書中黛玉進賈府時,寶黛差不多六歲,寶釵進賈府時,寶黛則差不多十一歲左右,寶釵是十四歲)。
有網友看了以后表示,本來還擔心孩子能不能把握住紅樓夢的精髓,結果大半夜的在被窩里哭的稀里嘩啦,要為這個劇組瘋狂打call!??
也有人說,孩子們演技好,那種兢兢業業的感覺,讓人想起當年寫小學作業的認真勁。??
不難看出,小戲骨版紅樓的角色明顯都是按照87版的模樣來選的,而為了求得形似+神似,劇組專門請的禮儀老師指導孩子們的一舉一動,站位、走路姿態什么都不放過。據說87版的寶玉歐陽奮強也特地到劇組給孩子們做過指導。
所以與其說小戲骨版紅樓是分了這個超級IP的一碗羹,不如說更像是彌補了87版以大飾小的缺憾的那種情懷,更恰當。
周漾玥版的黛玉稍稍帶上了點嬰兒肥,但那眉眼之間的感覺都和陳曉旭是一模一樣的。??
進京時,在船上這段淚眼盈盈,又好似柔弱無助的哭戲,一下子就把人帶進“行動似弱柳扶風”的林妹妹中。??
柔柔的眼神和一些不經意的表情,時不時就透露出帶著點小性子的病美人的樣子。??
鐘寶兒飾演的寶釵,出場太驚艷,臉若銀盆,眼同水杏的大家閨秀,一抬眼頗有原著中不慍不火的寶姐姐神情。??
無論正臉還是側臉,都像是87版張莉的翻版。??
釋小松飾演的寶玉,外形上稍顯陽剛了些,但一句“這個妹妹我見過”還是那股子又驚又喜的味道。??
(此圖橫看更加??)
除了寶黛釵之外,鳳姐、李紈、探春、湘云、襲人等等,都是一水的美人胚子。美還是其次,關鍵是傳神,比如這個鳳辣子,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風風火火地出場,八面玲瓏。??
給劉姥姥講茄子是怎么做的那一段臺詞啊,盡管要求語速快,臺詞難,但她講起來不僅咬字清楚,語調把握得還特別好。一整段表演單獨截出來,眼神里真是分分鐘有N個意思。??
還有元春、惜春、探春、迎春四姊妹,wifi信號身高差。??
探春爭強好勝后的閉目垂淚,既有生于末世運偏消的無奈,又讓人對她庶出的身世更加憐惜同情。??
元春省親的氣派,卻偏偏讓人記住了她一入深宮久不還的辛酸淚。??
雖然作為貴妃,在氣度上略顯得小家碧玉了,但從歸家的喜悅,到看到父親祖母一一跪拜不得共享天倫時的無奈,一連串的轉折還是很到位的。??
對了對了,這里還要特別表白一下化妝師,全組眉毛都好評,古典氣質真的不是清一色韓式一字眉可以勾勒出來的。??
至于劉姥姥和老祖宗賈母,自然得放一起說,一面淚點夠,一面笑點也足。畢竟是要在一眾錦衣華服的同齡人面前扮老扮丑,也是難得。??
賈母見黛玉時的傷感,姐一上來就被各位小戲骨的哭戲驚到了。??
劉姥姥第一次進園子,又稀奇又局促不安是這樣的。??
痛徹心扉時,一場哭戲看得彈幕一片喊著:扎心了,淚奔了。??
即使小戲骨版紅樓夢內容有限,但《紅樓夢》里的不少經典的橋段還是再次勾起了多少70后、80后的回憶啊。
黛玉進賈府,不可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走一步路,唯恐被他人恥笑了去。卻因為惹了寶玉摔了玉,被嚇得不知所措,對自己的失言感到愧疚,小心翼翼又獨自自責的細節完全秒殺李少紅版。??
黛玉葬花,寶黛共讀西廂。??
還有紅樓里講話用的“真真體”,真真是顰丫頭的一張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歡也不是。??
對于小戲骨的演技,網友們毫不吝嗇地用了“逆天”這個詞。??
其實,對于培養鍛煉小戲骨,潘禮平解釋過:
小戲骨不會刻意打造童星產業鏈,我們重點做好片子,影響中國小孩,我們會根據片子的需要,不斷用合適的演員,不會為了培養童星去量身打造,社會效應排首位。著重節目質量,著重社會的效應。
有時候啊,盡管這些孩子還稍顯稚嫩,有時候聽他們還沒有變聲的童聲來裝成熟,會帶著一點大人般的“看戲之心”,但毫無疑問,相比現在某些鮮肉小花們所謂的數字小姐,摳圖替身,真的不能要求他們更多了。
畢竟,小戲骨版紅樓夢從一顰一笑的模仿起步,卻并沒有空洞。
哭戲游刃有余,表情恰當到位,神態舉止也是步步留心,再看看他們的年齡。??
姐真的有一種森森的后繼有人的暢快感。??
其實也不是說這些孩子究竟演的有多好,但如果到時候大人們連這些孩子都比不過,大家更愿意看孩子們來演繹中國經典,也就不知道對所謂的對科班出身、所謂的大制作大投入的執念,究竟意義在何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