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蘇東坡,中華文化的杰出代表,生于北宋,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烹飪釀酒,樣樣精通。一生著述頗豐,一闋《定風波.三月七日》,訴盡人生況味。
定風波·三月七日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填詞背景】
蘇東坡一生,以文顯,因文獲罪,文章成了他躲不開的影子。元豐二年(1079年),因作詩諷刺新法,被依附王安石的御史李定等人,以“文字毀謗君相”之罪名,逮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蘇軾坐牢103天,幾次瀕臨砍頭,幸虧不少朝廷重臣及太皇太后曹氏營救,加之太祖趙匡胤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東坡才躲過一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相當于現(xiàn)代民間的自衛(wèi)隊副隊長)。
黃州是蘇東坡創(chuàng)作的高峰。在黃州,他寫下了《赤壁賦》《后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定風波.三月七日》等千古名作,寫下了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帖》。 所以,黃州是東坡的落魄地,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福地。
蘇東坡在黃州時經(jīng)濟拮據(jù),處境艱難。正因如此,元豐五年(1082)三月七日,東坡與朋友到沙湖去相田,途中風雨驟至,眾人都被淋得狼狽不堪,只有東坡從容不迫,吟嘯徐行。東坡沙湖之行沒有買成田,卻寫出了千古名篇《定風波》。
【詞意戲解】
蘇子來黃州已三年,漸漸喜歡上了這里。黃州雖然不大,但青山疊翠,長江浩蕩,民風淳樸,米谷堆倉,完全可以安放淡泊曠達的靈魂。
三月七日,天氣晴朗,蘇子早起。他看了看魚塘的鯉魚,喂了喂圈養(yǎng)的雞鴨,牽著大黃狗,穿過小橋,沿著河堤一路上行,到徐太守贈給自己的軍田里,看了看昨天插下的秧苗,又到城東菜市場溜達,一路春風輕拂,鳥語花香,溪流潺潺。蘇子心情舒暢,一時忘了自己是貶謫之人。突然聽到有人喊,一看是大兒子蘇邁,原來是武昌太守朱壽昌一大早來拜訪,蘇子趕緊回家。
朱太守帶來了米面油,雞鴨鵝,還有一壇剛釀好的燒酒。蘇子心里感到一絲暖意,欣然收下。他也拿出了米芾小弟送來的云霧茗茶招待,兩人相視一笑,云淡風輕,惠風和暢。蘇子問朱太守,自己寫給他的信可否收到。朱太守說,關于救兒會(黃州民風愚昧,有溺死初生嬰兒的習慣,救兒會就是開辦公益組織,收養(yǎng)農(nóng)家棄嬰)的事,還有勞蘇兄承頭,我發(fā)動社會賢達,富商巨賈募捐,合力促成此事。蘇子說,此事雖小,但做好了,功德無量。太守點頭稱是。聊了一會兒,朱太守起身告辭,蘇子知道太守公務繁忙,沒有挽留。
太守前腳剛走,潘酒監(jiān),郭藥師,龐大夫,還有河東獅吼的老公陳季常就嚷嚷著擠進門。潘酒監(jiān)聲音最大,大聲吼道,老蘇,聽說太守拿來好酒了,讓兄弟們也嘗嘗鮮,飽飽口福。蘇子罵道,一群刀刮的,鼻子也太尖了吧。說著拿出了太守送的燒酒。他今天高興,決定親自下廚,給大家做東坡肉、燉東坡湯。這群酒肉朋友,天高海闊,吹牛劃拳,邊吃邊侃。蘇子陪著一起喝,不一會兒就已經(jīng)酒高話多,醉意綿綿。陳季常對蘇子說,他剛打聽到,沙湖東有良田數(shù)畝,主人急于出售,價錢便宜,可以去看一看。最近子由給蘇子接濟了一些絹錢,蘇子想想,自己回京無望,購置一些田地也是好的。所以,幾個人趁著酒酣,出門去沙湖看地去了。
午后的陽光,穿過云隙,照在黃州城頭,照在赤壁山腰,照在定惠院的臺階,照在安國寺的門樓,照在雪堂的屋頂,照在浩浩蕩蕩的長江水面,照在蘇子及朋友的心里。三月的黃州,春風微寒,白云左繞,青江右回,蘇子身披蓑衣,頭戴斗笠,扶杖履屐,同季常他們一行,歡歌笑語,徐步急行。沙湖道中,人流稀少,車馬罕至。道路兩旁,綠楊嫩柳,竹林田舍,林中百鳥鳴叫,遠處牧歌陣陣。蘇子與季常們不一會走到城東十里。這時,東山頂上突然烏云密布,大風驟起,傾刻間,大雨如注。急雨隨風,穿過竹林,穿過良田,穿過農(nóng)舍,穿過雪堂前的小橋,穿過城西的碼頭。蘇子一行被淋的像落湯雞。季常們瞬間狼狽不堪,酒醒三分,趕緊躲入竹林,大雨拍打得竹葉沙沙做響,燕子在雨中穿行。蘇子走在雨中,仰面迎風,任由雨水拍打。也許是好久沒有在雨中獨行的緣故,蘇子感覺是如此的暢意快活,他想到了眉山腳下的池塘,想到了汴京的朝堂,想到了李定的壞笑,想到了前妻王弗,想到了一路走來的是非恩怨。他左手壓著蓑衣,右手扶著拐杖,突然唱起了眉山小調(diào):山頭的山風大,云中的雨點落,農(nóng)人扶犁把田耕。一腳一滑,向沙湖走去。季常們笑的前仰后合,擊掌起哄。三月黃州的雨,來也倏忽去也輕。一陣風吹過,驟雨初歇,太陽斜掛在西山頂。季常問蘇子,淋雨是什么感覺。蘇子笑道,那有雨,無風無雨也無晴。這時,朝云追來了,手里拿著雨具,蘇子看著十八歲的朝云,面色紅潤,烏黑的頭發(fā)雨水滴落,是那樣美,像雨中走來的仙女,他突然想到了一句詩:梨花一枝春帶雨。
【劍行評詞】
此詞通俗易懂,妙筆天成。道中偶然遇雨,本是稀疏平常之事,可通過蘇子的筆,體現(xiàn)了不同的人生境界,訴盡了別樣的人生況味。人生之途,有風有雨,有陰有晴,有坦途,有低谷,如何直面人生?蘇子給出了感動人心的答案:假如遇到一衰煙雨,切莫狼狽不堪,盡可以隔林聽雨,竹杖芒鞋,吟嘯徐行。一個“輕”字,表明了人生態(tài)度,淡看人生風雨。全詞的點精之筆是最后一句:“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如果沒有這句,估計該詞就是一篇淹沒在文字海洋里的庸俗之作,就因這一句,便成了千古名篇。這句極富哲理的話,撫慰了不少人生失意、事業(yè)受挫、生活困頓之人受傷的心靈。人生如茶,無論紅茶綠茶,濃茶淡茶,到最后都是一杯白開水而已,所以要以一顆淡泊之心,淡看功名利祿,以曠達之態(tài),笑對風雨陰晴。全詞透露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詞牌知識】
定風波,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有“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流”一語。此調(diào)取名原來有平定叛亂的意思。又名《定風流》《定風波令》《卷春空》《醉瓊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