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粉絲們都尊稱她為阿婆。
? 第一次接觸她是小說改編成的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那是高一我們英語老師為了獎勵我們月考成績全校第一特地拿了兩節課給我們放電影。
《尼羅河上的慘案》改編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小說,該片講述了尼羅河一艘游輪上接連發生三起命案,船上的一名比利時偵探波洛最終通過偵查找到真兇的故事。邏輯推理性很強,案情環環相扣,始終吸引著觀眾區尋找真正的兇手。一場精心策劃的謀殺案發生在航行于尼羅河上的游輪上,船上的每一個乘客都有嫌疑和犯罪動機,案情逐漸變得撲朔迷離,隨之而來的是一起接著一起的兇殺案,案情錯綜復雜,劇情很能吸引觀眾。影片通過對兇殺案現場的情景再現,一點一點的揭露出真相,條理性強。從中揭露出了人性貪婪冷漠自私的弱點和各種社會矛盾,引發觀眾對人性的思考。
? 當時有眼不識泰山,看完電影就像豬八戒吃了人參果,肯定好吃但不知道什么味,沒去細細了解,不知道有阿婆這一號人物,沒去了解,但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 沒想到我高二再次遇到了阿婆。高二淘舊書,我是個英語文盲,為了學好英語,索性買了許多英語小說。不知道怎么書里夾帶一些牛津書蟲系列的英語讀物,其中有一本《阿加莎·克里斯蒂自傳》。還好單詞量不是很大,我很輕易的就讀完了,了解了阿婆傳奇的一生。
? 阿婆早年的從醫經驗,造就了她對各種藥物與毒物知識的精通。所以在她的作品里,比起用刀或者用槍的謀殺,毒殺才是她小說的一大亮點。這把日后那部一言不合就苦杏仁味的謀殺的動畫片,不知道甩出了多少條街。年輕的時候,阿婆在家中無聊,在母親和姐姐的鼓勵下開始了寫偵探小說,阿婆自1920年發表《斯泰爾斯莊園奇案》開始,到她離開我們,總共創作了80多部偵探小說,這還不包括短篇和劇本,而且她的作品到現在都是暢銷小說。在偵探小說盛行的黃金時代,她的創作速度較同時期的作家來講,可謂是人肉打字機般的存在。
? 后來在母親去世和婚姻破裂雙重打幾下,阿婆一言不合就搞失蹤,人間蒸發十二天,舉國轟動,整個英國舉國尋找,傳言當時還在世的福爾摩斯小說作者柯南道爾也加入尋找阿婆的隊伍。
? 早年的經歷,造就了阿婆對自由的向往。她非常喜歡旅游,尤其是坐火車。所以縱觀阿婆的小說,你完全可以湊一套旅游謀殺書單,坐飛機有《云中命案》,坐船有《尼羅河上的慘案》,坐火車就更不用說了,《藍色列車之謎》《命案目睹記》,《東方快車謀殺案》。
? 阿婆和第二任丈夫也是因為坐火車去旅行結緣,這位比阿婆小了14歲的伙子,讓阿婆走出了前任帶來的愛情陰影,卻可惜地在二戰中不幸陣亡。阿婆的后半生除了繼續寫小說之外,她還嘗試劇本創作。第一本被搬上舞臺的作品,就是她的成名作《羅杰疑案》。其后她專門為舞臺版《無人生還》寫了另一個結局,還為女王的生日創作了《捕鼠器》。
? ? 阿婆不僅開創了敘述性詭計、暴風雪山莊這種未來推理小說的經典模式,還把讀者牽著鼻子溜得團團轉。要么猜到兇手不知道作案手法,要么就是出場所有人都有百分之百的殺人動機,要么干脆全書所有人都死絕了。看她的小說,迫不及待的想快速翻到最后一頁看到真相,智商有限,看不到太多的線索,無法推理出兇手是誰。
? 特別有意思的是她創造的那個偵探角色比利時大偵探——赫爾克里·波洛,是一個比利時人,口音讓別人覺得是法國人。《尼羅河上慘案》有一段經典對白:
——你這個臭不可聞的法國小人!? ? ? ? ? ? ——比利時小人,太太。
阿婆也很喜歡這位偵探,活躍在阿婆38部作品里,當小說里這位大偵探死時,英國舉國哀悼。縱觀小說界,因為小說人物死亡搞事情的也就隔壁同志柯南道爾作品《最后一案》中跳崖的福爾摩斯,作者柯南道爾遭遇粉絲堵門罵街,英國皇室致電要求復活福爾摩斯。
? 略略略,不說了,我要去看新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
無戒365挑戰營 第十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