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盜夢空間》這部電影中,關于小李子最終是否回到現實的問題頗具爭議。因為導演對結局的處理,使得即使同一個人前后可能也會有截然相反的答案。而我的觀點是小李子回到了現實,下面將結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進行說明。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分為四個部分:無意識理論、夢的理論、性本能理與人格理論。其中,無意識理論是基礎,在此基礎上又建立了夢的理論、性本能理論以及人格理論。
在弗洛伊德看來,人的意識包含了兩大類:意識與無意識。意識就是能為大家所認知的觀念的集合體;而無意識潛伏在意識之下,不為人所知。無意識又可分解為:能轉化為意識的前意識,壓抑很深不能轉化為意識的無意識(也叫潛意識)。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無意識是人類行為背后真正的推動力!如電影中所說,“Once idea has taken hold of the brain,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eradicate.
”弗洛伊德解釋道:“夢,不是空穴來風,不是毫無意義和荒謬的;也不是像有人所說的一部分意識昏睡,而只有少部分乍睡乍醒的產物。夢,完全是有意義的精神現象;實際上,是夢者愿望的達成;它可以算是一種清醒狀態精神活動的延續?!币谎砸员沃?“枕頭里藏著發霉的夢、夢里住著碰不到的人”。
那么小李子“夢里住著的碰不到的人”是誰呢?毫無疑問,除了死去的妻子就是他的兩個孩子。能夠撤銷指控、夢想著回家是他一切盜夢、植夢行為的根本出發點。
經過梳理就會發現,兩個孩子在整部電影里出現了多達十一次。這是因為當小李子被迫離開家時,本想跟孩子最后說話、告別,但是孩子恰巧被外婆呼喚離開。孩子留給小李子的背影成了小李子腦海中無法抹去的“idea”.
通過觀察不難發現,前面孩子出現的場景中,小李子始終沒有見到孩子的正臉,他所能看到的僅僅是孩子的背影以及孩子跑開的畫面,因為那正是小李子腦海中的“無法抹去的idea”.也就是前文弗洛伊德所說的“夢是夢者愿望的達成;它可以算是一種清醒狀態精神活動的延續?!闭鎸嵉綆缀鯚o法分辨。
但是最后一次、也就是結局時則不一樣,小李子清晰地看到孩子的正臉,這是不同于以往的,是小李子腦海中的“idea”所沒有的場景。由此得出小李子回到了現實。
當然除了這個邏輯之外,也有其他各種論證小李子回到現實的解釋,比如利用陀螺旋轉的偏離角證明陀螺會停下來;甚至細心的網友發現了演員表中兩個孩子前后各有兩個演員扮演的細節,也就是說孩子長大了兩歲,符合小李子逃亡的時間。
弗洛伊德的理論在這部電影里體現的淋漓盡致,除了上面所說之外,還有多重夢境、做夢不知道何時開始、映射產生的“防御”等等,可謂是一篇完美的《夢的解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