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網購的人都等待著一年一度的“雙11”購物狂歡節的到來,距今年“雙11”只有兩周了。但據說,與往年主要靠拼手氣、拼網速的玩法的相比,今年“雙11”期間,“剁手黨”們要想買到物美價廉、心儀已久的產品,還要比拼智力、體力。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網友們登錄各大網購APP或網店發現,今年眾商家促銷活動的內容紛紛推陳出新,規則更加復雜。例如預售、定金膨脹金、各類滿減紅包、直降紅包、返現券等優惠券以及7天或30天保價政策……但網友似乎不買賬,紛紛吐糟:“簡單粗暴的直接打折活動已經很難見到了,買個百十元的東西,得花幾個小時研究各類規則”、“沒有‘奧數’功底已不敢應戰”。
電商促銷時段瘋狂刺激的購物行為,被戲稱為“剁手”。然而,今年促銷規則越來越復雜,不做足功課,很難獲得較大幅度的優惠,想“剁手”并不容易。今年一些商家新推出的“預售模式”,因公示的規則不明示、不退不換等內容,引發消費者集體吐糟。
消費者王女士說,往年把喜歡的產品放入購物車,等到“雙11”零點,迅速下單、支付即可。今年玩法不一樣了,第一波預熱活動是預售,參與之后才發現簡直全是“坑”,各個商家做起了“預售”,不僅規則難懂,而且設置了很多限制。
第一個陷阱是預售的商品必須單獨購買,無法合并訂單,獲得優惠幅度并不如想象的大。王女士在網購商城首頁看到“雙11快樂、定金最高翻五倍”的促銷鏈接,點擊后進入全球狂歡節頁面,里面顯示內衣預售,定金1.5倍起。其中,她常購買的德家精油品牌在促銷,里面分為3個主會場,分別是“雙11”尖貨預售、“雙11”精選套裝會場和“預”享3倍驚喜尖貨降活動。她需要購買的衣服在不同活動里,放入購物車后被生成不同的訂單,一直無法湊夠所需要的滿減金額。想要得到優惠,需買一些并不需要的東西“湊單”,實際上并未省錢。
第二個陷阱是用“券”限制多,既不明示也不同意退款。最“坑”是預售的“滿599元減100元券”,需要網友支付9.9元購買。王女士說,商家設置的限制太多,完全超乎想象。例如,此券只在預售的款式才能用,可選擇品種極其有限,咨詢后商家才告知,券只能買同款產品、同顏色、同型號才可以使用。
有網友質疑商家雖然在售券頁面未寫具體使用規則,但卻強硬地寫明“不支持退貨退款”“買家若誤刪優惠券,本店均不做任何賠付處理”。還有網友反饋稱:“看主頁上宣傳支付尾款可用優惠券,于是預售款按照規則湊到了滿減100元的,然后咨詢客服被告知這個優惠券只支持‘單筆且同色同尺寸同款式’滿599元。嚴重誤導消費者,博取眼球,讓人墜入陷阱”“花9.9元買的券我寧愿不用了,也不想連續跳坑”。
第三個陷阱是優惠券限制人數,又公布名單,過程不透明。例如,商家規定前300件定金翻3倍,如定金25元當作75元使用,尾款只需付173元即可得到價格248元的某產品。王女士質疑說,“我購買25元定金,然而并不確定這筆錢能獲得多少實惠。如果‘雙11’時,參加活動的產品不是心儀的東西,或優惠力度不如預期,我只能放棄購買,這定金就打水漂了。”
“雙11”網購攻略、囤貨清單、“剁手”指南,沒有“奧數”功底不敢應戰。打折、搶紅包,最復雜也就是領滿減優惠券了,現在預售不說,各種紅包的種類已經記不清名字和用法。值得比較的是前些年純粹打著“降價促銷”旗號實際加價銷售的商家行為基本杜絕。整體來看,各電商平臺的大部分商品都在“雙11”網購節期間采取了低價銷售,即使是暢銷商品,也都參與了讓利促銷,過往曾被質疑過的“甩尾貨”等現象今年基本不存在。不僅折扣真實,降價幅度也再創新高。
最后,7mall商城提醒大家“雙11”網購節促銷中,存在一部分商家的優惠“暗藏陷阱”現象,比如限制使用地區、限制使用時段、限制疊加使用等,未能真實、全面地向消費者介紹相關優惠信息,引起消費者誤解,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