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的文字和故事總是能深入人心。在這部小說里,我試圖假借一位生活在明代的小文人,訴說他曾在黃河岸上生發(fā)出來的故事和情懷,借以描寫故土,抒發(fā)世若春夢之感,亦試圖窺探文人小說繁盛的那個遙遠時代……
19.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shù)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還未進得門來,便聽見煌廟大殿內(nèi)傳來一陣誦經(jīng)聲。陶寶山只覺梵音裊裊不絕如縷、香檀微微輕飄入鼻,一時竟心神放松,在門口站住了。
“大人、大人,咱們到了,住持就在里面”。
陶寶山反應過來,提腳輕輕地走了進去,到了住持跟前,抬手施禮說道,“大師,靠著貴寶剎的山體塌了一半,咱們這里恐是會有危險,還請大師暫且移動尊駕,隨我到山下一避吧”。
那住持聽來人說完,這才睜開雙眼,緩緩地從蒲團上坐了起來,不想回頭一看竟然是縣令大人,趕忙合手說道,“不知大人臨駕,有失遠迎,還望大人贖罪”。
“大師哪里話,凡塵之軀怎敢叨擾大師清凈。只是貴寶剎現(xiàn)在有坍塌之危,還請大師移動貴體”。
“我看大人也是明白之人,怎不知那富貴生死自有天命的道理,這煌廟要塌早就隨那青龍山塌了下去,又怎會有大人到此地與我相見之事”。
陶寶山一聽,頓時如醍醐灌頂,一下便也明朗了許多。想起自己做了永登縣令、再后來娶了柴婉靜,還有翠蓮之死、曹老三伏法等事,原來冥冥之中自有天命,不由得想起朱敦儒《西江月》一詞來: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云。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 ? ?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當時覺得心下歡喜,拱手向著住持行了一禮,并說道,“多謝大師提點”,便帶著那衙役退了出來。
20.
“大人,那住持怎么辦”?
“此事不必擔心,大師自有道理。你且隨我下山去吧”。說著,二人便走下山來。
大雨過后,陽光暖暖的照著,空氣清新,山風清爽,只是山路尤為難走。陶寶山讓那衙役先行,自己禹禹慢行,山路蜿蜒處自有一番趣味。
走著走著,陶寶山突然發(fā)現(xiàn)一處塌了半邊的山窩里閃出一個小洞來。他總覺得這個情景自己好像在哪里見過,于是便開始仔細回想起來。
“對了,一個月前書房夢境里,母親曾指引我來過這個地方,還對著我指了一下這個山窩。難道母親是有什么……”
想到這里,陶寶山立即挪步往那個山窩處走去。那塌陷的山窩離他走的山路并不遠,沒過一會功夫,陶寶山便到了。
只見山窩塌陷后漏出一個立面的山洞來,洞口大小足以讓一個人進入。陶寶山走到跟前往里一望,黃土坍落之內(nèi)是一個兩間房大的石洞,此時陽光西斜,一束陽光順著洞口照進去,里面依稀可見。再加上上月母親托夢,又指到過這個地方,于是便提起膽子,探身走了進去。
前情回顧:
【連載】《河秋一夢》(1)
【連載】《河秋一夢》(2)
【連載】《河秋一夢》(3)
【連載】《河秋一夢》(4)
【連載】《河秋一夢》(5)
【連載】《河秋一夢》(6)
【連載】《河秋一夢》(7)
【連載】《河秋一夢》(8)
【連載】《河秋一夢》(9)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字,可以添加關注哦。我會繼續(xù)努力,寫出更好的文章。您的支持是給我最大的鼓勵,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