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決定以母親為主題寫文章的時候,腦中浮現的是,偉大的母親,賢惠的母親,世上最好的母親等等之類的題目,但是發現再堅韌有力,富麗堂皇的形容詞都掂量不起母親在我們每個人心中的份量。
我是家里老大,課余更多時間都是在照顧弟弟妹妹,小時候母親對我說最多的一句話便是,你和別人不一樣,你有弟弟妹妹要照顧,不能成天往外跑,有了好吃的,她告訴我要讓給他們。
我漸漸長大的過程中,除了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類似做飯,掃地拖地這樣的家務活也落到我頭上。母親則一個人負責了部分家務及家里所有農活。印象中,我們的母親和別的母親不一樣。別人家的母親會偶爾聚在一起喝喝茶,打打牌,逛逛街。可是我們的母親,總是很忙,每天早出晚歸,一天到晚干不完的活。可是我們仍然很窮,記得有一次,大冬天里,我想要買一副和小姐妹一樣的紅色手套,母親說,父親這次的工期還沒結束,還沒拿到工錢,家里一分錢都沒有了。我聽完默默轉身流淚,再也不敢提買手套的事。那時候父親是家里的經濟支柱,有時遇到開學要交學費,家里沒錢,還要靠年邁的奶奶資助。
? ?弟弟妹妹也漸漸到了該上學的年紀,母親知道,全憑父親一個人的雙手,根本支付不起我們三個人的學費,便出去打零工,再利用早上更早起或者晚上的時間做農活及家務。起初,父親是反對的。他說,哪怕他多打一份工,也要養活我們。可是我們的母親,從來就不是能看著父親一個人起早貪黑,自己享樂的人。
一直到我高中畢業,這么多年,母親幾乎是每天五點多開始忙活,一直到晚上十一點,在父母這么沒日沒夜的勞作下,我們的生活漸漸有了改善,父母也為即將要上大學的我積贊了學費。平日里,父母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套衣服穿十幾年,真是從牙縫里省下一分一毛來撫養我們。
我不負眾望考上一所離家十二個小時火車車程的大專院校(這在當時已是轟動村里的事)。臨行前幾天母親一直沒睡好,擔心從未離過家的我在外照顧不好自己。她一遍遍地叮囑我:天冷了要記得自己添衣服,天熱多喝水。女孩子在外,要保護好自己,這才是最重要的。到了學校,只能每天用宿舍樓的IC卡電話給家里報平安,第一個星期,母親每次一接到我電話就哭,父親說,她是在怪自己沒能在我出門前教會我更多好好照顧自己的技能。還好,我也在磕磕碰碰中適應了大學生活。
后來才知道,我走后,左鄰右舍總說我母親傻,說你們那么辛苦供女孩子讀書何必呢,一個女孩子讀那么多書,還跑那么遠,你就不怕她畢業了就留在那邊不回來了。母親總是淡淡然,只要她想讀,砸鍋賣鐵我們也要供她讀,雖然是女孩子,也要讓她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只要她記得回家的路就好。
我終于沒讓她失望,雖然大學里成績平平,但也順利畢業,并在離家一個多小時車程的二線城市找了份體面又安穩的工作。(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