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可能會不可避免地與他人發生摩擦,如果處理不當,甚至可能上升到肢體沖突。
很多時候矛盾進一步升級,是因為我們沒有意識到矛盾的存在以及沒有及時采取措施去防止矛盾進一步惡化。那么,我們該如何做呢?
【承認沖突】
當沖突產生的時候,為了避免進一步升級,我們需要承認情緒,初步平息戰火。可以表達自己的委屈、悲傷或者憤怒,獲得理解;也可以說出對方的心情,讓對方感知到我們的誠意。
例子
還要承認引發沖突的現象,主動拋出問題,從而使討論的焦點從“如何說服”轉移到“如何攜手解決”。
『做出區分』
每一個行動計劃,都是為了滿足一種需求,取得一份利益,如果我們了解到背后的利益需求,就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比方說,女朋友總是抱怨男友不體貼、不關心自己,那么男友要做的不是為自己辯護,列舉種種在乎女孩的行為,而是應該耐心傾聽,詢問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女孩希望自己在哪些地方有所改進。
比方說,父母總是抱怨子女對自己關心不夠,那么我們要知道父母只是想和我們聊聊天、說說話,了解我們的近況,和我們說一說家長里短而已。那么我們盡量多打電話給父母,可以的話,抽出時間常回家看看,多多陪伴父母。
沒有無緣無故的矛盾,我們要了解背后的根源,對癥下藥,方能有效化解矛盾。
【解決矛盾】
在承認問題,區分問題之后,接下來我們需要商量如何攜手解決矛盾。而聽取不同的意見、協商一致、達成共識就是不錯的解決方式。
在矛盾發生額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夠以一顆寬廣的心去接納和包容不同的聲音,那么矛盾和沖突卻有可能迎刃而解。希望巴爾扎克的故事能夠給你啟發。
巴爾扎克是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1829年他出版了一部描寫旺岱地區共和國軍隊撲滅保王黨叛亂的長篇小說《最后一個舒昂黨人》。小說一出版就轟動了文化界,但是也有人對這部作品不以為然,甚至對這部作品發出了不認同的聲音。
有一次,一位名叫薩樂毫姆的讀者給巴爾扎克寫了一封信,把巴爾扎克臭罵了一頓。巴爾扎克看完信后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還寫了一封回信,他在信中說:“其實仔細想來,您的認識非常有價值。我很高興知道您對這本書有別的看法。今后您來巴黎,歡迎光臨,相信我們會有更好的交流~”
巴爾扎克的一位朋友知道后忍不住指責巴爾扎克說:“你怎么能這么軟弱,別人寫信罵你,而你竟然還邀請別人來做客~”巴爾扎克笑笑說:“你知道水的智慧嗎,”那位朋友說:“水也有智慧嗎,”巴爾扎克說:“你如果認為我這是軟弱的話,那么水的智慧就是軟弱~”他的朋友似懂非懂。
信寄出后過了兩個月,那天巴爾扎克正在家中和他的朋友談論文學,忽然有人敲門。巴爾扎克開門后,一位陌生人走了進來。陌生人說:“請問巴爾扎克在嗎,我是他的一個讀者。”
巴爾扎克讓他進屋后,一聊才知道,原來這位讀者就是前不久寫信罵他的薩樂毫姆。三人坐在一起談人生談文學談價值觀,非常融洽,直談到天黑時薩樂毫姆才起身準備離去。他站起來由衷地對巴爾扎克說:“我非常敬佩您的胸懷,我當時的那封信措辭是那么激烈,假如我是您,收到信后一定會大發雷霆,沒想到您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還那么客氣地邀請我來做客~”
送走薩樂毫姆后,巴爾扎克的那位朋友不解地說:“我只是覺得你很軟弱,可是他為什么卻會那么尊敬你呢,”巴爾扎克說:“水的智慧就是當它遇到進攻時,它不僅不會一味地反抗,反而還敞開心扉來容納別人,而只有這樣,外來的力量才會和水相容~否則,用一塊石頭去砸一下外面的柏油馬路試試看,一味的強硬不僅不能化解任何矛盾,反而還會導致兩敗俱傷~”
感悟:這篇故事教會了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如何對待矛盾和沖突。水在遇到石頭打擊的時候,從來不做任何抵抗,但它的軟弱卻是一種無比深奧的智慧,因為這種軟弱有時候正是化解矛盾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