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佇立風雨,曾駐足繁燈——記雨游圓明園

圖片發自B612

你,曾佇立歷史風雨之中,你,曾籠罩歷史繁燈之下,你,曾凝固,同樣的在我心中。

圓明園啊,翻來了我的回憶。今年學校又帶我們去圓明園,又想起了原來的事。它是我記憶中歷史書上的“國門大開”,語文書上的“勿忘國恥”,更是我曾對小時候的回憶。


記得我曾經來過兩次圓明園。

第一次是過生日的時候,春末夏初時,下著雨。春野的綠色蔓延滿園。我和小學的好朋友在圓明園溜達,打發時間。依稀記得當時我們還是幼稚的小孩,整個人都嚴肅的很,認真的參觀著這個載滿恥辱和苦痛的歷史遺跡。

第二次是在六年級的上學期,也是秋冬交接之際。我和我的好閨蜜穿著大風衣,在令人瑟瑟發抖的風中,拿著手繪地圖轉悠。也不記得有現在的銀杏葉鋪滿的青磚路和黑天鵝觀賞區了。大水法邊上的黃花陣迷宮,我們也走過了。有小孩子走在迷宮的墻上, 還有刻在上面的名字,我記得很清楚。在大水法前,我曾撫摸著漢白玉的大塊石頭,感嘆歷史的滄桑與無奈。

第三次,也就是今天。

一樣的景色,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心情和不一樣的天氣。

陰雨綿綿,和著颯颯寒風,刺骨的冷。在綺春園,單孔殘橋前,校服和人頭攢動。我又到長春園,漫步。

長春園顯得有些蕭條。人很少,只有幾座翻修過的橋,幾座古屋。雨稀稀拉拉地下,不停地打在我的頭上。走過一片湖,看到黑天鵝,那么優雅。曾經的圓明園,是不是也曾這樣優雅呢?青磚小路蜿蜒曲折,貫穿三個園子。在一個雙叉路口,我看到了一棵楓樹。并不是全部的紅色,黃橙紅交雜在一片葉子上,和雨一起飄下。落葉散在地上,人們踐踏往來,也沾上污泥。又來到了一條連接兩個出口的寬路上,兩邊列著銀杏。這里是盡眼的金黃色了。秋風吹下小蒲扇,點綴著平凡的青磚路。

我也不懂這園林的藝術。只覺得很美,很有詩意。像是一幅水墨畫,淡淡的,暈染著歷史的云煙。

雨淅瀝瀝,不停。回程的路,也是靠腳。路過大水法遺址,腳步只一頓,就繼續前行了。綠色的高大網欄包圍著那些石柱。人也不多,很冷清。就像這園子一樣,很安靜,很冷清。滯待目光后,就回到門口了。中間又走過一條很長的,列著銀杏的路。像是不服秋風,葉子并沒有掉落多少。

只有零星的葉飛下。

圖片發自微信(ysb)


它像一位垂暮的老人,低著頭,等待著歷史的再一次審判。它傷痕累累,卻要屹立不倒,幾十年,甚至數百年。

但是,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傷痕,更是它身上的文化瑰寶,詩情畫意。

所以,你不想在細雨輕飄,薄霧籠罩的時候,去看看它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