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了你的幸福
傾盡了我所有的愛意
這么直白的表達
或許沒有朦朧來得美好
但是我想要告訴你
你不用為了我改變你自己
最近看了一檔綜藝節目《妻子的浪漫旅行2》中,袁詠儀和張智霖的愛情片段,我很羨慕這樣的感情。袁詠儀說過在面對是都要出去旅行的時候,她表態是出去旅行的是袁詠儀,在家便是張太太,張媽媽。她對于自我角色的界線認知和對自我表達的保留,令我很感動。原因在哪里呢?是因為想到了我的媽媽。
或許媽媽這個身份,這個角色都有普遍性,不只是我媽媽這樣。我的媽媽也是從獨立的個體,走進了一個叫“家庭”“婚姻”的場域里,社會賦予了她不同的角色,以備她在不同場合中可以有效配置她的角色儲備。在家面對孩子是母親,面對丈夫是妻子,面對親戚是角色的綜合體,只有面對父母時,是孩子;在外工作時是員工或領導,或是消費者,顧客……所有的角色里沒有一項是真正的自己。因為自己不是一個角色,而是本真。
她想要出去游玩或旅行,會限制于考慮一筆一筆的花銷,會想到沒有獨立經濟權的煩惱,會想到計劃實施中會遭受的冷言冷語……太多限制,最終的旅行計劃也就在紙上和心理過了一遍。現在要做真我,真的太不容易了。而成為父母二三十載,可能已經被生活中的瑣事細細磨碎了夢想和鋒芒。
事實上,之所以能夠做真我,活更有自己的存在,是需要后盾存在的,再加上自我對世界對社會的認知程度,來成全你在社會中的種種選擇。這個后盾有多重含義,或許是資金條件、或許是來自家人的支持與鼓勵、或許是自我強大的主見和明辨輕重緩急的決定、或許是生活方式的共識……
祝君安好!今天陽光很好,你的心情也要好好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