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 INTRODUCTION
小時候,能跟著爸媽逛一趟上下九,那一定是個大日子,總是要采購一大堆東西回去。如今,在時代的沖擊下,有人說上下九已經淪為中低檔商圈,但不可否認,它仍是廣州的一張名片,這里每天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是否也有你的身影?
上九路,下九路,轉個彎卜響道
聽媽媽講,上下九剛開街的時候,人碰人,生意旺,不少年輕父母太高興,只顧著購物,忘記看小孩,因此得了一個花名,叫“迷童街”。
▲1995年9月30日,上下九步行街開通
在我小時候,還不會用Google或百度地圖指路,爸媽會帶著我坐公交車去上下九。那時的541路,和現在線路一樣,從東風路走到北京路再到上下九,要繞特別大的彎。
我媽會專門去婦女兒童商店買冬天用的潤膚露,說放心。而新大新和永安百貨是賣高檔貨的地方,我們只有過新年才會去買些年貨來送人。要是有特別高興的日子,還常常會一家人去拍平安大戲院看一場電影。小時候要是能來一次上下九,對我來說就是過年一樣的日子。
一街嘗盡西關味道
舊時,上下九一帶就有“百步之內必有小食”的說法。許多風味獨特的街頭小食,一直流傳至今。
銀記腸粉店,最地道的西關小吃,記得小時候每次去上下九都要去吃上一碗,甜甜的醬油、滑滑的腸粉,總使我回味無窮。
陳添記魚皮坐落在上下九一條不起眼的小巷里,店面雖然簡陋,人氣卻很旺。涼拌魚皮脆脆的,配上姜絲、花生,伴著香油吃真是美味。在配上一碗艇仔粥,一頓飯相當充實。
陶陶居酒家是百年老字號,羊城的金字招牌。傳說,陶陶居還與康有為頗有些淵源。當初,康有為在廣州萬木草堂講學時,常去一間茶室喝茶,便為那個茶室題寫了“陶陶居”這一牌匾。不僅如此,魯迅、巴金、陳殘云、劉海粟等名人都曾到該陶陶居飲過茶,可謂是見證百年風流。
蓮香樓,素有“蓮蓉第一家”之稱。近百年來,蓮香樓雖幾經風雨,歷盡滄桑,人事沉浮,而生意始終興旺。老一輩的"蓮香"職工自豪地說:“蓮香開業至今,百多年來從未虧本”。
印象最深刻的,還有雞公欖,小時候,只要聽到滴答滴,滴答滴的聲音,就知道雞公欖來了“雞啦雞啦雞公欖,好有味,有辣有唔辣”雞公欖入口清甜爽脆,回味無窮,我們喜歡將它稱之為“卜卜欖”。
古風與現代結合的別樣韻味
現如今逛上下九,流連于擁擠熱鬧的服裝店,耳邊時不時傳來各種“大減價,大促銷““百年老字號”這樣喧鬧的聲音,卻又能在不經意的抬頭間看到騎樓的雕花,在街頭巷尾間撞見承載歷史滄桑的西關大屋。上下九直到現在還這么吸引人,我想正是這種古風與現代相結合的韻味。
▲在上下九,打折與促銷這樣的字眼隨處可見
▲老字號的店鋪隱于鬧市中,依然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光顧
從人頭攢動的步行街拐個彎,突然撞見富有西關風情的騎樓,總是會想起之前老城區還沒拆時的,我的童年時光。
每隔一段距離,都會有一個富有年代感銅像,幾十年如一日,見證著上下九的熱鬧與繁盛。
在上下九做了三年保安的陳叔,說起對上下九最大的印象,“就像一臺鐘,時時刻刻在走,很少有停下來的時間。”確實,作為廣州城的一張名片,上下九永遠都是熱鬧繁華的,有老字號的底蘊,也有新商圈的活力。即使逛累了喧鬧的步行街,拐進街兩旁的阡陌小巷,又能感受到不一樣的歷史沉淀。老城區拆了又建,住戶換了一撥又一撥,但上下九的繁盛,卻一直延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