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怎樣才能學好英語?用。
第一章:起點
? ?1.我們有可能把外語用得比母語更好嗎?能。主導語言,是使用最多的語言,不一定是母語。
? ?2.可為什么大多數人就是學不好?因為從未相信自己能夠學會、學好!
? ?3. 為什么另外一些人卻"輕松"學會了?觀念的力量。“我也行”是最現實最有效的動力。
? ?4.觀念是如何影響我的?
? ?5.這樣的結論是否有理論依據?大腦是可塑的,甚至還會重新組織自己。英語什么時候開始學都不晚;只要方法得當,并加以時日,一定能學好。
? ?6.不要再“學”英語,你就該“用”英語!
? ?7.英文真的有用么?潛移默化的教育最有效。
? 8.我自己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確認英文有用的?English, for me, means freedom.
? ?9.尋找英文對你的真正的用處。有一部分語言是根本無法翻譯的。英文是科技文獻量最大的語言。
? ?10.我們過去對自己的要求太低了……最初閱讀文字可能比較累。但是,很快就會漸入佳境。那之后,大多數人其實是在“享受文字”。我們應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對“馬拉松”的適應。 ? ?
第二章:口語
? ?1.我是如何擺脫啞巴英語的?問題不在于不會說,而在于沒什么話可說。要有備無患。將discussion 變成presentation。
? ? 2.為什么買不到適合你的口語書?因為書是針對大眾寫的,而不是針對你寫的。
? ?3.口語差可能另有原因…聰明的人往往思維復雜,而復雜的思維需要借助復雜的表達才能得以傳遞。
? ?4.如何創作自己的口語書?靠自己去整理。(1)一定要用本子記錄。每天花10-30分鐘,把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用中文記錄下來。堅持一段時間之后,每天再多花點時間把那些你要說的話用英文表達出來,并記錄下來。(2)根本不知道該如何用英文說怎么辦?管它對不對,地道不地道,先想辦法表達出來。一定要及時記錄下來,將來“偶然”獲得答案的時候,知道應該補在哪里。(3)學會“換一種說法”。找到關鍵意思。(4)使用平實的、樸素的、沒有修辭的中文。因為修辭幾乎無法翻譯。(5)不是應該用英語思維嗎?我們大多數情況下并不使用語言進行思維。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思考用某種特定的語言如何表達思維結果,而非依賴語言去得到思維結果。所以不是“把中文思維換成英文思維”,而只不過是“換一種方式表達同樣的內容”而已。(6)理解、表達與翻譯之間的微妙差異。更為重要的是“理解”,更多是“意譯”,“要靠自己換一種方式把同樣的思想表達出來”。(7)著重收集“不直觀的對應”,讓表達“地道”。(8)長篇大論更要提前寫出來。“臨場發揮”是那些提前充分準備的人才可能有的能力。
? ?5.沒有外教行不行?行。要靠自己。口語習得方法是“把自己想說的先寫下來,然后不斷練、不斷改”。寫作能力更依賴于實踐,要多讀、多寫、多改、多練、多觀察、多思考、多討論、多積累…有兩個方法最為有效:(1)自己給自己隔天改作文;(2)幫別人改作文。
? ?6.自我檢查列表。寫作中最常犯的錯誤:單詞拼寫錯誤、名詞單復數形式錯誤、單數可數名詞未受限定、詞性錯誤、修飾關系錯誤、搭配錯誤、詞序錯誤、非謂語動詞使用錯誤、現在分詞和過去分詞誤用、不定式與動名詞誤用、介詞連詞關系代詞冠詞誤用、代詞誤用或指代不明、句子不完整、主謂不一致、違反主句專一原則、比較句錯誤、并列主體不一致、時態語態語氣錯誤。中國學生常犯錯誤:單復數問題、時態問題;注意一致關系。要勤查參考書。
? ?7.最重要的是思考能力。
? ?8.秘密武器--復述。
? ?9.其實啞巴英語都并不那么壞。
第三章:語音
第四章:朗讀
第五章:詞典
第六章:語法
第七章:精讀
第八章:叮囑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