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賺自己認知和執行力的錢,每一次考驗,也同時都是一次成長的契機。很多人都不喜歡惡劣的環境,都想等市場走好了,然后沒有任何壓力的做交易,而事實上,一旦市場走好了,大家都感覺環境很適宜,其實賺大錢的機會就沒了。
只有偏見,才能創造賺大錢的機會。今天就給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2015年,2016年,2017年這三年,我賺錢最多的方向,是新能源汽車。
2015年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在一片質疑聲音中蹣跚起步。彼時,汽車界喊出借著新能源彎道超車,實現汽車工業全面超越,很多人是打死也不信的,現在真的實現了。2024,中國的汽車出口超越日本全球第一了,國內占有率自主品牌首次超過50%,這個過程用了8年。
2018年開始,美帝瘋狂對我們進行半導體封鎖,我們不得已開始走上科技自強之路,半導體初創企業如雨后春筍,現在6年過去了,開始逐步看到從“點”突破,半導體設備、設計、代工等,國產率逐步提升。就在2018年,很多人還是不相信中國能實現半導體突破的,認為中國人是做不出來高端半導體芯片的。我想,用不了幾年,我們會把半導體打成白菜價了,現在封測和存儲,我們都開始超車,先進制程芯片還有差距,但是已經在追趕。我之前就說過,未來,我們會感謝美帝對我們科技封鎖的這幾年,沒有這幾年倒逼,就沒有中國科技轉型。未來,中國也將是一個“科技創新型+資本型”的國家,科技和資本兩條腿(美帝現在就是這樣),現在都還存在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已經看到一點希望了。
很多人一直到現在,還對科技存在很大的偏見,就像2015年對新能源汽車存在偏見一樣,認為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而對于一個理性思考的人來說,大眾的偏見,反而創造了賺大錢的機會,我今天來給大家從思維的底層邏輯去詳細分析一下。
大家都喜歡在投資和交易里面追求“確定性”,都想等市場走好,事實上,這是一個誤區。首先,“確定性”并不存在,市場是不斷變化的,每一天的走勢,都是萬千事件綜合在一起的結果,任何一個事件發生變化,都有可能影響最終走勢的變化,在這種環境下追求“確定性”,本身就是不可能的。其次,“確定性”越高的東西,給你的利潤空間越小,也就是我反復講的價格發現機制,“好”東西,都會被資金充分定價,被“價格”發現,當大家都發現“確定性”高了,價格也就上來了,就沒有空間了。比如2015年的新能源汽車,隨便買,后面都漲幾倍甚至幾十倍,因為那個時候大家都不信,都對新能源汽車存在偏見。而等偏見消失了,大家都看到新能源汽車成為出口第一了,你還有賺幾倍的機會嗎?
在市場里面,“預期差”才是能讓你獲得超額回報的核心,“預期差”也就是偏見,而能看出預期差的,是需要靠“認知差”,也就是說,你能看出來大部分人看不出來的邏輯,你必定要和大多數人觀點不一樣。然后,在存在“預期差”的時候下單(大眾尚未認知到),等待預期差被填平,也就是大多數人開始追求“確定性”的時候(大眾充分認知到),賣給他們。還是上面的例子,2015年前后,新能源汽車剛剛開始發展,很多人不看好,不看好的理由也很充分,比如成本高、到處都是騙補等,當時的新能源汽車,就存在很大的預期差。后來大家知道了,新能源汽車越發展越好,滲透率逐步提高,現在已經開始要全面替代燃油車了,如果在2015年存在預期差的時候投資新能源汽車,隨便買,到處都是10倍股,寧德時代三年多漲了20多倍。而現在,當街上到處跑的都是新能源汽車的時候,當大眾充分認知到之后,再去投資新能源汽車,還有超額收益嗎?寧德時代還能再漲20倍嗎?很顯然,不現實。新能源汽車已經從一個存在預期差的新興行業,過渡到了一個被大眾充分認知的成熟行業了。真正超額收益,都是在“不確定性”中產生的,都是在“預期差”中產生的,而能識別出來,本質靠的是“認知差”。你有能力站在大眾的對立面,然后看到大眾看不到的東西,本身就要具備不同尋常的勇氣和眼光。長期看,交易就是認知變現,人生亦是認知變現。
再強調一遍:真正超額收益,都是在“不確定性”中產生的,都是在“預期差”中產生的,而能識別出來,本質靠的是“認知差”。
這句話請你切記!
當然,我以上講的話,很多人是認識不到的,是理解不了的,壓根就沒有這種思維,而如果你能認識到,本身也是一種認知差,起點上,你就比別人高了一截,你就具備了降維打擊的能力。最后再說句心里話,真正的有錢人,可能會去追求一些低風險的投資,尋找一些“確定性”高的投資,這無可厚非,畢竟如果你有一個億,即便是一年賺5%,也能實現500萬的回報。然而,如果你只有5萬、10萬本金,還去追求所謂的“確定性”,就是自欺欺人,你的這種看似“穩健”的思維,不可能改變你的人生。要想屌絲逆襲,必定要有超常規的思維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