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大美。
沃野千里的西伯利亞上,有一顆璀璨的明珠--貝加爾湖,美得攝人心魄,天上的仙境大抵不過如此。貝加爾湖的奧宏島,悠閑而恬靜的時光,榮獲“詩和遠方”的稱號。
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洋蔥頭教堂上金燦燦的陽光,普灑在廣場大團大團中國游客的臉上。國王的出生洗禮、上任加冕和死亡祭奠的教堂,呈三角形狀分布,10分鐘的步行間距,逛完國王的一生。想象中莊嚴雄偉的紅場,在現(xiàn)實眼中就是一根”短小精悍“的紅腸??催^上海的人民廣場,去過北京的天安門廣場,走過故宮的太和殿,有了“刻骨銘心”的對比,才真切感受到中國景致的壯美。
圣彼得堡厚重的歷史,驚艷絕倫的涅瓦河兩岸,在眾多歐洲國家中尤顯出類拔萃。冬宮的藏畫,夏宮的噴泉,葉宮的金碧輝煌,讓我們一再流連忘返。
作為一名多年和驢友出國自由行的旅行愛好者,我首次獨立完成大俄自由行攻略,帶著媽媽,仗著我們母子的英語能力,懷揣著各自的專屬情節(jié),祖孫三人踏上了俄羅斯的大地。
短短20天,俄羅斯的大美大景,無法消除兒子和我老媽之間的思想碰撞。旅行時間緊湊,三個不同年代的思想激烈摩擦。隔代本就有代溝,何況是相差兩代人的鴻溝,我在這兩條思維方式、世界觀、價值觀截然不同的巨大代溝里,直言不諱,卻又“左右逢源”,還不得不“陽奉陰違”。
祖孫思維方式激烈碰撞
莫斯科很大,光機場就有5個。莫斯科復雜的地鐵系統(tǒng)舉世聞名,在莫斯科的日子里,我們出行全部依賴地鐵。
為了鍛煉兒子,我通常不出聲,默默地觀察兒子應對這些陌生場景。離我們民宿不遠的地鐵口維修,且無指示牌。少年是“百度”查找精神,自行尋找其他地鐵入口,就在大街上左右張望時,捉急的老媽便指揮我兒子去向路人詢問,見我們不理會,她便迫不及待地根據(jù)自己上海的生活經(jīng)驗去找入口。無奈,我們只能跟著老媽,結(jié)果走了一段彎路后折回原處。最終,依照少年的判斷找到了地鐵入口。我們開玩笑,老媽張口就問的習慣,就像撥打114電話。
進入地鐵后,少年看著中俄對照的莫斯科地鐵圖,老媽又一次啟動了“114”特質(zhì),拼命指揮我們向俄羅斯地鐵警察詢問站名。兒子觀察一番,找到了匹配的俄羅斯名字。就在我努力辨別搭乘方向時,老媽的“114”特質(zhì)再次發(fā)揮,兒子指出了對應的站臺,進入車廂后,老媽不斷詢問少年:“對哇?方向?qū)ν??再問問別人吧!” 我安慰老媽:“別擔心,乘錯了,大不了再坐回來”。當我們準確無誤地達到了克林姆林宮站后,尋找對應出口時,老媽又催促我兒子去詢問旁人。
旅程中,我耐著性子安慰老媽的同時,也在觀察兒子的反應。幾天后,老媽的“114”特質(zhì)和急吼吼的行為,徹底激怒了“百度”少年。
古姆百貨公司前,當老媽欲再次指揮少年時,他即刻回答:“那你自己去問呀!不要叫我去問呀!”?
老媽惱羞成怒:“我不會英語,不然我就自己去問了!你這么磨嘰,直接問他人不就省事了嗎?”?
?少年有些不耐煩地回答道:“我覺得不需要,我自己能搞定干嘛要去問別人呢?再說我們都沒有走錯路呀!” ?老媽的臉面掛不住,轉(zhuǎn)向我,欲得到我的支持。一向按照原則處理問題的我直接回答:“媽媽,他說得沒錯,你應該聽他的。通常自由行的時候,首天衡量下來,我們大都會尊重最有能力的那位,這樣意見能統(tǒng)一?!?我繼續(xù)安慰道:"媽媽,每個人處理事情的方式不同,你也可以試試他的方式,既然他的能力強,那就讓他發(fā)揮作用吧!”
此話言罷,老媽極為不甘心,對著我們說:“我是老人,你們要尊重我,我把你們從小帶大多么辛苦,多么不容易啊!” 孩子一聽,連忙轉(zhuǎn)身再也不理睬外婆了! 這種行為在老人的眼里就是惡狠狠地“藐視”,愈加生氣,加倍數(shù)落。
從小,就反感父母對我的控制,極其厭惡這種類似的話語,我對著老媽脫口而出:“你為什么要這么說呢?我們就事論事,你干嘛要扯到尊重兩字呢!我們沒有不尊重你,只是對這件事情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已!” 結(jié)果當然是可想而知的。那晚,我們?nèi)藥е惶斓钠v,氣呼呼地回民宿了!
中國家庭的普遍教育模式里,家長總是高舉三張牌。
第一張地位牌:我是家長,你要聽我的。
第二張倫理牌:我是老人,是長輩,你必須尊重我。
第三張苦情牌:我是多么的不容易...我含辛茹苦地把你帶大...我為你做了這么多的犧牲......
這三張絕牌就如同悟空頭上的緊箍咒,將親子關系越咒越緊繃,直至崩裂。三張連環(huán)奪情牌,將曾經(jīng)最無限依戀家長的孩子,生生地詛咒成眼中帶血的仇人。
?中國千年以來的家族管理模式,形成一種對長者的絕對尊重和愚孝的思想。這種對權(quán)利至高無上的屈從,造成了國人千年的奴性思想。在家聽父母的,在校聽老師的,在單位聽領導的。一個對萬物充滿好奇心的孩童,最終被家庭和社會塑造成:一個沒有自己的思想,也不能有自己的思想的成年人。獨立的人格全然消失,人云亦云,唯唯諾諾,思想被禁錮,社會再也無法得到創(chuàng)新和進步。
童年時,我飽受這種簡單粗暴式教育,渴望父母對我尊重有愛的關心。成年后,目睹各種不恰當家庭教育下,孩子的成長變故,我經(jīng)常反思中國的家庭教育。除了觀察身邊的實例,同時也翻閱了大量的教育和心理學書籍。
《卡爾維特的教育》中提到:溝通和理解是最重要的,家庭中對溝通技能,方法的掌握與學習,與孩子的未來社會適應能力的高低緊密相連。孩子在家庭中學會了與家庭成員的溝通技巧后,進入社會時,他也能很快地與他人溝通,最重要的是與他人的溝通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的。能夠理解他人是與人交往的最基本素質(zhì)。
對兒子,我向來是平等尊重。不觸犯原則的情況下,都是有商有量的溝通。就事說事,有理說理,意見無法統(tǒng)一,那就協(xié)商,兒子就在這種輕松的家庭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自由旅行的方式,能將兩人平時不容易發(fā)現(xiàn)的生活細節(jié),在特定時段里集中爆發(fā)出來。那如何解決和處理這些激化的矛盾,這也是種能力,是需要學習、鍛煉和成長。
對待孩子:共情、支持、代入、理解、和解
回到住處,大家各自洗漱完畢。我先去了兒子房間,和躺在床上休息的兒子聊起來:“今天很生氣對哇?媽媽這幾日都看在眼里,外婆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去干擾你,這個做法是挺煩人的,而且最后那句話很過分的,我很討厭這種類似的話!”(先共情---對事不對人的分析)
兒子頓時從床上坐直,憤憤地說:“就是就是!我跟她說了幾次不要催我,但她還是要指揮我,我再也不要跟她出來玩了!煩得不得了,其他方面都是這樣,好像我們必須要跟著她的節(jié)奏走似的。”?(孩子一眼看出了老媽的問題點--無意識的控制欲望。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觀察力相當敏銳,今后可以重點鼓勵并發(fā)揚)
我哈哈大笑起來,翹起大拇指夸他:“你的觀察和總結(jié)能力都是杠杠滴,媽媽是在成年以后才意識到外婆有這個特點,沒想到你這么小就已經(jīng)“覺悟”到了,孺子可教也!" 兒子不好意思“嘿嘿”笑了。(認同和支持)
“那接下來怎么辦呢?你下次可以拒絕再和外婆一起旅游,這個是你的選擇。但是這次呢?我們還有大半路程要走,難道就拒絕溝通嗎?以后你還會和別人一起旅行的,求大同存小異,這也是一項重要的能力。我們不如就把這次旅行當成你的練習--如何與節(jié)奏不同的人一起旅行,你覺得怎么樣?” (提出問題-代入-提供方法)聽罷此言,兒子悻悻然點點頭無奈地說道:“好吧,那也只能這樣了。我也真是搞不懂她,為何要那么急吼吼,有必要哇?”
原本打算5分鐘談話,我覺得有必要展開延伸討論。索性坐在床邊,看著兒子的眼睛,我慢慢地說:“這是一個好問題,外婆為何一貫”急吼吼”,除了她本身的性格,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來自她成長的年代。她這一代人出生于解放前后,多孩子家庭,又成長于三年自然災害的年代,亦就是資源非常匱乏的年代。飯都吃不飽,你慢,就意味著別人把你的口糧吃掉。哪像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家長都是追在后面求你們吃飯呢!當年前蘇聯(lián)和中國的政治原因,全國老百姓都沒有米飯吃,能吃到米糠已經(jīng)是幸運的啦,各個都是處于半饑餓狀態(tài)。生存的本能欲望,讓他們的大腦一直處于這樣的模式--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信息并迅速獲得生存資源。這種思維模式早就滲入了她們這代人的血液里,就算現(xiàn)在物質(zhì)如此豐富的年代,她們還是會條件反射做出外婆這樣的舉動?!?兒子看著我,長久不做聲。(及時分析-解決困惑-拓展思維)
望著他些許理解的表情,我繼續(xù)說道:“你知道為何要去不同地方旅行,就是多角度,多思維的看問題。為什么很多人無法溝通,因為都是站在自身的角度去看對方。 我為何帶你去北朝鮮,就是穿越到外婆生活的那個年代,什么都沒有,連外賓都吃的那么寒酸,可想而知他們老百姓吃得是什么呢? 旅行不光是看風景,更是用實在的切身感受來幫助你換位思考,這才是旅行真正的目的,你明白了嗎?” 他若有所思狀,緩緩地點點頭。(加強鞏固新輸入的思想理念)
恰時無痕的教育最有效,我順勢說道:“不要抱怨外婆,你今天能有這樣的生活和教育條件,是媽媽提供給你這個平臺。那么媽媽又如何有這個能力做到呢?是外公外婆提供了他們最好的平臺給我,亦就是說每代人都是站在上代人的肩膀上發(fā)展起來的。去年我們?nèi)チ送夤淖婢樱l(xiāng)下的一個小破房,你自己也親眼見到了。太外公當年憑自己的本事在上海扎根生存下來,然后供外公學習深造,才有了外公這滿身的學問和令人羨慕的職業(yè)。外公外婆培養(yǎng)我,我再培養(yǎng)你,這就是代代傳承。不管長輩們再有什么不對,我們必須抱著感恩的心來對待他們,感恩他們對子女的付出。你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嗎?” 兒子長嘆一口氣,說:“媽媽,我知道了!”(感恩教育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門學科)
接下來就是我慣用的一招,順勢總結(jié):“這次旅行是和外婆有分歧,相同的情況也會發(fā)生你與別人之間。不管是旅行還是今后工作,有激烈沖突的時候,你可以朝對方生氣,這是你的情緒;若你能做到不生氣,那就是你的修養(yǎng)!解決分歧的能力才是最首要的!你的“百度”精神是一種方法, “114”精神也是種快速有效的方法,我們可以互相借鑒啊,你覺得呢?” 孩子點點頭朝我笑笑,我起身,示意自己去看外婆了。(肯定對方-提供建議)
面對青春期孩子,在尊重的前提下,我們可以使用誘導+啟發(fā)+建議+迂回等戰(zhàn)略達到家長教育的目的。
對待長輩:孝而不順,自下而上的勸解
當天發(fā)生問題當天解決,尤其是對待長輩。不然,發(fā)酵的情緒,會嚴重影響老人家的身心健康。
對待長輩,一定要掌握兩個原則:哄+隔代親。人到35歲后思想早已固化,而老人家的思想已經(jīng)是骨灰級別,企圖改變他們--那是妄想。哄:就是確定老人至高無上的地位;隔代親:老人特別疼愛第三代。靈活利用這兩點心理,老人家基本可以對事件做到一定的包容。
老媽躺在床上看似玩手機,實際在等著我的“匯報”。我叫她一聲,順勢斜躺下來說:“媽,我剛才狠狠地說了他,說了很久!”?我將母子對話情景再現(xiàn),伴隨著“面露兇相”、“臉部猙獰”斥責孩子的表情,我邊夸張地表演邊捏造臺詞:“你怎么可以這么對外婆說話呢?你這種態(tài)度對她是超級不尊重......”(這種行為就是讓老人有代入感,覺得自己的委屈得到了子女的重視,也得到了子女的保護。措辭越發(fā)激烈,老媽的心態(tài)會從初始的發(fā)泄?jié)M足感,到解氣,慢慢轉(zhuǎn)向心疼,情緒在微妙地轉(zhuǎn)變著,畢竟這孩子是她親手帶過的第三代?。。?/i>
老媽摘下眼鏡,坐直了身體憤憤地說道:“我很氣的,這小子他什么態(tài)度??!我那么喜歡他......" 我靜靜聽著,等待她情緒繼續(xù)發(fā)泄。見她差不多消氣了,我就將那段關于“急吼吼”行為的分析照搬給老媽聽。老媽頓時感覺得到了理解和支持,開始滔滔不絕地訴說當年的艱辛;當我說到代代傳承的那種關系時,老媽的眼睛發(fā)光,語調(diào)高昂:“是呀! ?我們這么拼命,這么節(jié)約不就是為了你們下一代嗎!......"(此處省略一千字) 我不做聲,只是傾聽并略略點頭示意贊同。
獲得認同感,是人類內(nèi)心深處最基本的欲望。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只是很多時候,我們?nèi)鄙僖庾R、耐心和方法。
老媽多日沉積的情緒在這番言語中獲得了化解,心情也平復了很多。我從家長的角度分析:“每個家長培養(yǎng)孩子,最終希望孩子是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的人才。出來旅行就是了解孩子最好的方式,你可以全方位地觀察他的綜合能力:在陌生語言環(huán)境下和他人的溝通,他的膽識,他的判斷能力......萬一有不恰當?shù)牡胤?,我們家長以身示范,我們的人生經(jīng)驗可以成為孩子的一個參考依據(jù)。家長越是早了解自己的孩子,就會越早放手自己的孩子,最終是我們家長的自我放心”。(有理有據(jù)的分析--解除矛盾)
突出核心關注點--成長。將老媽與孩子原本的對立面,巧妙地轉(zhuǎn)向孩子成長的各種表現(xiàn)。
我又從自由行角度跟她做了分析:自由行的優(yōu)勢在于隨性和自由,同時存在很多不確定和不可控性。旅途中發(fā)生的任何事情,在以后的歲月里都會成為一種有趣的回憶,這就是自由行的魅力。對老媽來說,這是她人生中的首次自由行,那種不安全感會彌漫全身,“114”特質(zhì)極度發(fā)揮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表現(xiàn)。(實例分析-幫助對方發(fā)現(xiàn)自己的無意識行為)
了解長輩的心理,他們被社會主流群體遠離多年,原先強大的心態(tài),逐漸萎縮成孩童的心理,對這個已經(jīng)不熟悉的環(huán)境和社會,有種強烈的畏懼感,卻又無法徹底接受這樣的現(xiàn)實。加之,當前她又在陌生的國度里,缺乏安全感和原有的人生經(jīng)驗在旅行中相互交替呈現(xiàn)。
老媽不做聲,我又把剛才對孩子“修養(yǎng)”這一番話轉(zhuǎn)述給她。媽媽聽完后說:“我有些累了,早點睡吧!” 我一陣竊喜,旅途的勞累,不動聲色的觀察和思考,在這一刻,腦海中緊繃的弦終于徹底地放松了!
掌握時機教會孩子尊重長輩
“擺平”了媽媽后,我整理下思路,又回到兒子房間。我對待媽媽的態(tài)度就是他拷貝的模板。兒子對長輩的“不耐煩”的態(tài)度,在我的教育字典里是不允許存在的。
兒子斜躺在床上看手機,見我進屋看著他,急忙又坐直,疲憊地問道:“媽媽,你還有什么事嗎?” 我再次坐到床邊,很認真地看著他說道:“你知道嗎?剛才外婆由衷地夸獎你,她說沒想到你會那么厲害!"(轉(zhuǎn)述外婆的表揚,孩子原先抵觸她的心門就很容易打開,為后續(xù)的內(nèi)容作了鋪墊)他如釋重負地應了我:"哦!" 我摸摸兒子的肩膀(肢體親密--拉近心的距離)繼續(xù)說道:“你知道外婆這樣年齡的人群,她們是無法接受孫輩的指責。她們的心態(tài)是比較能接受子女的意見,因為子女已經(jīng)是社會人,而孫輩還未成年。但是你在這次旅途中的各種表現(xiàn),是讓外婆見識了一個不一樣的你,可是她潛意識里無法同步--把你當一個有思想的成年人來看。所以你可不可換個方式,讓外婆對你更多的認可,這樣她對你的意見接受度就會更高?!”(直接點明原因--解釋--建議溝通的方法--交付行動權(quán))
兒子聽罷點點頭,我看著他的眼睛繼續(xù)說道:“若你對外婆的某些行為特別不滿意,就跟我說,知道嗎!告訴媽媽,千萬不要去指責外婆!要知道她是我的媽媽,我要保護她的。幼年孩子在父母的保護下才能健康成長,同樣,成年子女其中的職責就是要保護好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老了,孩子和老人都是弱勢群體。如果別人一直在指責你的媽媽,你會有什么反應呢?” 聽到這里,兒子再次點點頭......(提供情緒發(fā)泄通道-闡明立場-角色代入)
望著兒子的眼睛,我知道這堂課該結(jié)束了,至于效果如何就等它自行發(fā)酵吧!
教育,貴在品德的培養(yǎng)。古往今來,縱觀東西方,只有一個人的品性才會支撐他走得最遠。教育,重在無痕,孩子沒有排斥心,吸收力快,且接受度會特別高。
隨后的旅途中,孩子會優(yōu)先告知老媽他的各種方法,而老媽的“114”特質(zhì)也少了很多,小紛爭被各自的建議取代。少年的強大辨路能力、俄羅斯的打車軟件靈活善用、各種景點場館的自來熟、及時的翻譯、對身邊事物的判斷依據(jù)分析......讓老媽越來越折服。
她幾次感嘆對少年說道:“你好像生活在俄羅斯似的,什么都了如指掌,除了不會說俄語!” 我順勢問老媽:“以后他出去留學,你放心了吧!” 老媽點點頭,最后來了句神補刀:“脾氣再好點,那就更好了!” 我和兒子相視而笑達成共識:長輩的面子還是要給的。(適度的退讓--雙方的平和)
人生就是一個旅程,祖孫三人都是旅伴,相伴的時間都有期限。
我與孩子的相伴進入倒計時,不遠的將來,我站在月臺上,目送著他遠去的背影,踏上他自己的人生旅程。
我與老媽,進入歲月倒計時,未來,我會在列車的窗臺上,回憶我們曾經(jīng)的相伴時光。
人生終究是相聚一場然后分離,時光短暫,歲月有限。留下的卻是我們彼此的愛和心中美好的回憶。
-全文完-
(完成勝于完美,感謝小青的校對,讓我的文章趨于完美)
俄羅斯旅游文章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