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濟南之行有什么收獲,鋸琴絕對是收獲之一,此外就是在濟南的分享活動。上午游玩了趵突泉、五龍潭、大明湖,三個景點中,時間停留最久的就是在趵突泉聽老者的鋸琴。
因為太好聽了,所以到忍不住用口哨和老人一起合奏《送別》,后來還合奏了一首《梁祝》,回來聽錄音發現,口哨的音色與鋸琴的銀色差太遠了,鋸琴的音色悠揚,口哨的銀色低沉,我吹得音有時候還不準。不過老人家說:
你這個樂器啊,最便宜。
是的,會吹口哨基本上能吹出任何歌曲,手也是一種獨特的樂器。
1.什么是鋸琴
鋸琴、也稱之為樂鋸(musical saw),是一種無鍵、無鉉的樂器,它無固定的位置,更無定調的特殊樂器。 鋸琴由琴身(鋸片),鋸座(鋸把)組成,有齒的一面稱鋸齒,無齒的一面為鋸背。鋸琴、根據尺寸大小不同,分為高、中、低音三類琴。
演奏時、雙腿膝蓋(或用立架,落地架)夾住鋸把處,通過左手部將鋸琴彎曲成不同的s弧度,右手持馬尾弓在鋸背相應的部位上下拉動(或敲擊)而發出音樂。 鋸琴的音色獨特,高音時、似口笛聲;中音時、似胡琴聲,風聲;低音時、似大
提琴聲; 鋸琴演奏時必須做到,音準概念強,熟記旋律,將原曲的情感融入到琴聲中去,用好弓法,恰當的利用、發揮琴的余音和顫音。從而體現出其它樂器不能取代鋸琴的特色及音質。 中國古代的造鋸大師魯班也未必想到,如今竟會變為一種奇妙的樂器。一把普普通通的勞動工具,一塊頭窄身寬的三角形鋼板,也能發出如此美妙動聽的音律。
2.發展歷史
鋸琴又稱樂鋸。顧名思義,乃是能用來演奏樂曲的鋸子。樂鋸之所選用者乃是手鋸中之大號者。因為,樂鋸的音域同手鋸的大小成正比:鋸琴越大,音域越寬。
鋸琴在17世紀起源于意大利,后來逐漸流傳到全世界,在1900年代初期曾較為流行,但迄今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未曾見過鋸琴演奏,對第一次看到或聽到的人而言都感到好奇。
圖片來源:陳志康“鋸琴”演奏暨捐贈儀式成功舉辦
3.演奏方法
鋸琴是由鋸條和手柄兩部分構成。演奏方法是,將手鋸柄的上半部置于左腿之上,右腿壓住手鋸的下半部。左手拇指同食中二指捏住手鋸的上端,借助左腿的上托力和右腿的下壓力,用左手的拇食中三指將鋸條微微彎成S形,右手持弓于S形的凸起處擦奏,即可發出樂音。當左手上下移動時,S形的下凸起點也就隨著上下移動,高音也就隨著產生高低變化。此時,右腿輕微抖動,鋸條的勁度也就隨著產生微小的變化,從而產生顫音以美化音色。鋸琴的演奏,除了憑經驗而外,更重要的是憑聽覺來校正高音和控制音準。
- 鋸齒向內,雙腿并攏用力“別”住手柄;左手捏住鋸琴頂端,拇指發力,使其彎成角度不同的圓弧;右手持弓,琴弓與琴面保持水平垂直,隨著右手的上下拉動,優美動聽的樂曲便隨之傳出:時而悠揚,時而低緩,時而纏綿抒情,時而如泣如訴。
- “鋸琴其實很簡單,幾天就能掌握音階和演奏要領啦!"
- 只要有振動就會有聲音,音準、音頻的變化全在左手的彎曲度上:左手抬高,弧度較小,則聲音低沉,左手壓低,弧度較大,則聲音高揚。然而,聽起來簡單,真正演練過后就會發現,一般人想把它拉響了都不容易,更別提拉成曲調了:力度小了,沒啥動靜;力度大了,吱吱嘎嘎的聲音不僅難聽,還挺刺激神經。
4.價格和尺寸
在淘寶上搜索中音鋸琴,價格在1700~2400不等。
尺寸方面。 鋸琴的尺寸從22寸到36寸不等,尺寸越短,發出的音越高,很清脆,尺寸越長,發出的音越低,很舒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