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日更日更,日更可是為了寫而寫?不是最好,要不寫的樂趣何在?
一片文章無外乎作者的和讀者,而一篇好的文章那就是讀者喜悅,作者開心。目前來說,還沒看到哪個作者是喜悅的,仿若你看見它,而它只顧著自己的寫,你看不出樂與不樂,這或許也跟寫作的內(nèi)容有關(guān)吧。
印象最深刻的帶有一定意義的文章莫過于魯迅了。在很小的時候便學(xué)了他的《山海經(jīng)》,但印象最深的怕是他的《閏土》,因為我對那個結(jié)局很是不滿,很是期望閏土和魯迅還能像小時候那般純真那般真摯,或許是我心里太柔軟了,以致有時候看到一些煽情的畫面就忍不住一個人久久落淚。話說,也正是這種內(nèi)心的柔軟讓我不止一次的妄想他們還能像從前,這份期望我想便是魯迅先生的文章給我的感覺吧。
如果說還有其他人給我的印象也是蠻深的話,那我想他就是星云大師了。第一次看他的書是在北京路的聯(lián)合書店,那時候買一本所謂的佛學(xué)書我還是很不舍得的,于是拜讀了會兒就默默的放下書走了,走出去以后看著熱鬧的大街,心卻系著他那本書,想著我還沒讀完,于是在心里默默的問自己,我什么時候再來?我可有時間?我可確定加肯定下次還來?這么問自己了一番以后,于是一咬牙就買了。我記得當(dāng)時的我總是溜達(dá)于各個免費的圖書館,總是在那里借讀,還很少會買書來看,于是當(dāng)時也算是一種突破吧,況且是一本與工作生活都不太相關(guān)的一本書。
事實證明買那書是對的,我記得那時候的我剛從頂峰摔下來,每天渾渾噩噩的度日,除了睡就是無盡的宅,還好有免費的圖書館和那本書《合掌人生》。
正是因為那本書,它是溫和的,仿若也是喜悅的,或者說一切都是美好的渾然天成的,于是我開始從低谷中慢慢去體會它,接受它,并津津有味的與它交流,仿佛它像一個溫和的大朋友教我人世間的冷暖,更是讓我體會到了陽光般的心態(tài),曾有一時我甚至想找找星云大師的聯(lián)系方式,去跟他申請申請我也度入佛門從此讀書修行。
或許是因為自己意志不堅定,也或者是我買了他的《寬心》后感悟變了,去佛門修行的事也就慢慢在腦海中淡化了。只是,他文章中給人的溫和卻讓我深深的記在了腦海。在我認(rèn)為它就是一味療傷的良藥,再萬念俱灰的人看了他的書也會溫暖起來,于是在某一天,我還鄭重其事的把這兩本書送給了我最好的姐妹之一,把我的關(guān)心和期望寄托給了它們,希望我不在的日子,我的好姐妹能因為看到它們,而去學(xué)習(xí)并能理解到其中一二而幸福美滿的生活下去。我想它們深深的影響著我,已經(jīng)是我身體和行為的一部分了,就算不看書它們也能時刻影響著我的一切。
之所以說要溫暖暖人,或許是這個社會太多了心靈無處安放的人,所以才有人感覺自立總在迷失,總在找不著北。我覺得我是受它們的影響,以致于有時候我這個將近30歲的人,還可以像個小鹿一樣噠噠噠的瘋跑,在陽光下無拘無束的要溫暖,仿佛就是長不大的孩子,其實就可以是長不大的孩子,誰說我們就一定要給自己帶上各種枷鎖呢?一輩子那么長這么短,我們怎么著也要暖暖自己暖暖大家,再開心的樂一樂才算不枉此生吧,那么作者又怎么可以都是冷冰冰呢,暖暖的又有何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