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鱔屬于海鰻科。
生活的水域﹕熱帶沿岸,印度洋至西太平洋。
主要分佈﹕斯里蘭卡、孟加拉灣、印尼、中國南海、澳洲北部等海域。
體型﹕延長,稍側(cè)扁,頭部細長呈錐狀,眼大呈長橢圓形,口裂較大,吻長而尖。體表無鱗,光滑,柔軟,側(cè)線孔明顯,呈小圓點狀。胸鰭、背鰭及臀鰭發(fā)達,后部均與尾鰭連接。側(cè)背方銀灰色或褐色,側(cè)下及腹方乳白色,背鰭及尾鰭邊緣黑色,胸鰭呈澹橙黃色。一般長度為50 厘米,最大長度為80 厘米。"
常見的食用大型門鱔有青門鱔(似原鶴海鰻C. talabonoides)和 黃門鱔 (原鶴海鰻 C. talabon)。
一年四季均有出產(chǎn)。
以表皮柔軟,顏色灰黃,肉質(zhì)細緻,聞起沒有臭味者為佳。
一般使用低溫保鮮法。洗凈后,用食鹽腌制、瀝干后放入保鮮袋,便可放入冰箱內(nèi)保鮮。
為上等食用魚類,肉質(zhì)細嫩,是非常有名的魚蛋制作材料,鰾可制魚肚。
宜忌人群:一般人都適宜食用。尤其適宜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營養(yǎng)不良之人食用;風(fēng)濕痹痛、四肢酸疼無力、糖尿病患者、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者都可多食。
門鱔擁魚刺較多、處理的時候一定要小心。
下面添魚小編詳細講解一下門鱔的處理方法:
用左手中指關(guān)節(jié)用力勾住門鱔,
然后右手拿刀先在門鱔的喉部和肛門處各割一刀,
再用方竹筷插入喉部刀口內(nèi),用力卷出內(nèi)臟;
用手挖出魚鰓,將門鱔放入大盆內(nèi),倒入沸水浸泡,待黏液凝固,即用干揩布或小刀將門鱔的銀鱗除凈,最后用清水反復(fù)沖洗幾次。
清蒸門鱔
1.海鰻去嘴去尾,去內(nèi)臟和腮,洗凈備用
2.從尾巴出沿著骨頭讓一半的肉和骨頭分離出來
3.撒鹽腌制半小時
4.撒生姜絲,料酒一勺
5.上鍋蒸20分鐘
6.撒味精,蔥花即可,裝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