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姜夔[1]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2]。夢中未比丹青[3]見,暗里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4],兩處沉吟各自知!
注釋
[1]姜夔:字堯章,別號白石道人,又號石帚,南宋詞人,他的詞以記游、詠物和抒寫個人身世、離別相思為主,偶爾也流露出對于時事的感慨。特點是情意真摯,格律嚴密,語言華美,風格清幽冷峻。他的著作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詩集》、《詩說》等。
[2]種相思:留下相思之情。
[3]丹青:泛指圖畫,此處指畫像。
[4]紅蓮夜:指元夕。紅蓮,指花燈。
賞析
姜夔到合肥游玩時與一名歌妓相愛了,當時短暫的歡聚,成了他人生中揮之不去的美好記憶,盡管二十多年過去了,但他仍然沒有忘記當年之人,而且還在夢里與她相遇了。這首詞就是作者夢醒后寫成的。這一點可以從夏承燾的《姜白石詞編年箋校》中得到印證。夏承燾這樣寫道:“白石懷人各詞,此首記時地最顯。時白石四十余歲,距合肥初遇,已二十余年矣。”
首句“肥水東流無盡期”,以流水起興,不僅交代了這段情緣發生的地點,而且將作者拉入遙遠的思緒之中。雖然距當初在合肥相見已經有二十年了,但關于她的一切作者都歷歷在目,以致在夢中與她相見,確實是“無盡期”了。“當初不合種相思”,相思的滋味是苦澀的,二十年間一直糾纏著作者,所以他說“不合”。“種”字有種因果循環的意味,表達了作者對這段戀情由怨懟轉為后悔的心路歷程。“夢中未比丹青見,暗里忽驚山鳥啼”,切合題目中的“夢”字,這里的“丹青”指畫像,相愛的人不能相見,只能以畫像慰藉相思之苦,但作者只是夢里相見,夢中的戀人的模樣更不及畫像真切。夢境迷蒙中,山中的飛鳥驚攪了美夢,只有鳥的啼叫聲在耳畔回蕩。前一句是寫夢中的遺憾,而后一句寫的是夢醒后的惆悵。
下闋“春未綠,鬢先絲”,作者直接抒發幽怨之情。“春”字與題目中的“元夕”相呼應,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一年又過去了,大地鋪滿了綠色,自己輾轉蹉跎,人不覺得就變老了。“人間別久不成悲”,這句話是全詞感情的凝聚點,包含著人生的感悟和深沉的慨嘆。相愛的人不能相聚,心中的感情逐漸地麻木,慢慢變成生命中揮之不去的印痕。“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郁積在作者心中的感情無從宣泄,只有向蒼天發問。“紅蓮夜”指元宵節,周邦彥在《解語花·元宵》中寫道:“露浥紅蓮,燈市花相射”,元宵節是青年男女約會的大好時機,相戀而不能在一起的人在這個時候一定會非常痛苦。“難教”二字,仿佛從作者心底最深處發出的慨嘆,包含著無盡的悲哀與凄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