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芳菲移自越王臺,最似薔薇好并栽。
秾艷盡憐勝彩繪,嘉名誰贈作玫瑰。
春藏錦繡風吹拆,天染瓊瑤日照開。
為報朱衣早邀客,莫教零落委蒼苔。
——唐·徐夤《司直巡官無諸移到玫瑰花 》
寓意:鏗鏘玫瑰
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軍禮下葬的女子,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死后有謚號的公主。
她是一位真正的巾幗英雄,敢于和男人馬背上爭天下,膽識和韜略完全不輸于她的幾個兄弟。
雖然史官對她惜墨如金,但我們從僅有的一點描述里依然能窺見她的颯爽英姿和不朽功績。
她,就是胸懷天下的平陽公主。
1.
平陽公主,名字和出生日期不詳,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人稱三娘子,和李建成、李世民一母所生。
平陽公主是個奇女子,不愛紅裝愛武裝。她自小熟讀兵書,聰慧機敏,喜愛舞刀弄槍,對女紅全無興趣。
李淵將她嫁給武將柴紹為妻,婚后二人居住于長安。
柴紹是大唐開國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自幼身手了得、膽識過人,以樂于鋤強扶弱而聞名。
他出身將門,祖父柴烈是北周的大將軍,父親柴慎也是隋朝的高官。
少年時被隋煬帝封為太子千牛備身(太子護衛(wèi),掌執(zhí)千牛刀,正六品)。
李淵欣賞柴紹英勇過人,故將自己的三女兒許配給他。
公元617年,李淵打著“蕩夷群雄,拯百姓于兇危”的旗號,于太原起兵。
李淵起兵前,想把柴紹調(diào)到身邊幫助他。
柴紹對平陽公主說:“岳父大人起兵造反,我要去和他會合。我們一起離開肯定不行,但把你留在這里又危險,到底該如何是好?”
哪知平陽公主說:“你快走吧,休要啰嗦。我是一個婦人,遇到危險藏起來就是,我自己會有辦法的,不用擔心。”
于是柴紹獨自前往太原。
等柴紹走后,平陽公主女扮男裝,自稱李公子,回到鄠縣的李氏莊園,變賣家產(chǎn),招募災(zāi)民,很快就招收到了幾百人。
李淵起兵的消息很快就傳來了,平陽公主決定為父親招募更多的士兵。
當時天下大亂,群雄紛爭,平陽公主聯(lián)絡(luò)各地反隋的義軍為己所用。她在三個多月的時間里先后收編了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義軍,其中何潘仁手下有幾萬人,勢力遠遠超過了平陽公主,而他卻心甘情愿成為平陽公主的手下,可見平陽公主有著過人的智謀和膽識。
在此期間,朝廷一直派兵攻打平陽公主。平陽公主每次都能率領(lǐng)義軍打敗朝廷的進攻,而且乘勝追擊,連續(xù)攻占了武功、周至、戶縣、始平等地。
平陽公主整頓軍紀,令出必行,《舊唐書》說她:“每申明法令,禁兵士無得侵掠,故遠近奔赴者甚眾。”老百姓稱平陽公主為“李娘子”、她的軍隊為“娘子軍”,很多人紛紛慕名而來,自愿加入平陽公主的隊伍。很快,平陽公主的娘子軍就有七萬多人了。
從平陽公主領(lǐng)導的軍隊成份來看,有點類似于農(nóng)民起義軍。這些士兵隸屬于不同的統(tǒng)領(lǐng),沒有經(jīng)過正規(guī)的訓練,平陽公主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將這些烏合之眾變?yōu)橐恢?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軍隊,可見她有著出類拔萃的組織能力和作戰(zhàn)能力。
平陽公主在軍事上的直覺和天分,堪稱天才,隋將屈突通就曾經(jīng)在她手下連吃幾場大敗仗。后來屈突通在潼關(guān)戰(zhàn)役中,因兵敗被俘而投降了唐朝。在跟隨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的戰(zhàn)役中,論功第一,被封為工部尚書,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這樣的人尚且是平陽公主的手下敗將,可見平陽公主有著非常杰出的軍事才能。
2.
公元617年9月,李淵主力渡過黃河進入關(guān)中。而此前平陽公主已經(jīng)為自己的父親在關(guān)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盤。李淵聽到這個消息后,非常高興,他派柴紹帶了幾百騎兵去迎接平陽公主。接下來平陽公主挑選了一萬多精兵與李世民在渭河北岸會合,共同攻打長安。
柴紹當時為李世民部下,與平陽公主平級。夫妻二人各領(lǐng)一軍,各有各的指揮部,平陽公主的這一萬多精兵就稱為“娘子軍”,史書形容平陽公主“首戴稚尾,身環(huán)獸甲,腰系七星寶劍,足踏三寸蠻靴”。
公元617年11月,李淵、李世民和平陽公主共同率領(lǐng)士兵攻克了長安。
關(guān)中平定之后,李淵將愛女封為“平陽公主”。因為獨有軍功,每次賞賜,都與其他公主有所不同。而后更有破例封平陽為晉王的想法,但因為平陽的性別而遭到眾大臣的反對,最后只得作罷。
在消滅王世充的長安之戰(zhàn)中,平陽公主的主要任務(wù)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營山西,它是中原和關(guān)中地區(qū)的屏障。
而葦澤關(guān)則位于今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的綿山上,是出入山西的咽喉,因平陽公主率領(lǐng)數(shù)萬“娘子軍”駐守于此,因此更名為娘子關(guān)。平陽公主率軍駐守娘子關(guān),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敵人從這里進入山西。
長安之戰(zhàn)后,平陽公主的事跡就不再見于史籍。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二月初,平陽公主去世。
李淵決定以軍禮下葬平陽公主,奏軍樂,加羽葆、虎賁。當時很多迂腐的大臣反對,認為平陽公主一個婦人卻以軍禮下葬,于理不合。李淵反駁道:“平陽公主生前每臨戰(zhàn)陣,身先士卒,死后用軍禮下葬,又有什么不妥?”,他堅持按軍禮下葬了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由軍隊為她舉殯的女子。平陽公主去世后,李淵賜她謚號為“昭”(按照謚法規(guī)定“明德有功曰昭”),以此來表彰她對朝廷的功勞。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謚號的公主,后人稱她為“平陽昭公主”。
3.
關(guān)于平陽公主的故事,最有名的就是米湯退敵兵了。
武德四年(621年)七月,以劉黑闥為首的割據(jù)勢力起兵反唐,九月,大敗淮安王李神通、幽州總管羅藝聯(lián)軍,相繼占領(lǐng)了大片領(lǐng)土。后來,劉黑闥又大舉進攻娘子關(guān)。由于關(guān)內(nèi)軍隊兵力不足,娘子關(guān)的情況十分危險。平陽公主一方面向太原告急,一方面憑借天險,修筑工事,命令軍民齊心,一起抵御入侵的敵軍。因太原調(diào)集過來的大軍,還需要一些時日才能趕到,面對強敵壓境,平陽公主每日冥思苦想、思索對策。
一天,她在城樓上焦急地踱著步子想著主意,突然無意中看見遠處田野上豐收在望的谷子,心中頓時想到了一條妙計。她立即下令全軍將稻子收割回來,熬制米湯。趁著夜色,平陽公主令人將熬好的米湯全部灑在朝廷援軍必經(jīng)之道上。
平陽公主利用的是米湯和馬尿顏色相似的原理,大隊騎兵過境之時必然會在道上留下一攤一攤的馬尿,而敵軍探子刺探軍情的時候必然只能遠遠觀望,不能近前一探究竟,故平陽公主才能以此達到恫嚇敵軍的目的。
但我也感到很奇怪,既然大隊騎兵過境之時會在道上留下大片馬尿的痕跡,那同樣地,也會留下大量馬糞,而這個探子只看到了馬尿就斷定唐朝的援軍來了,真是笨得夠可以了,換個精明的探子,恐怕平陽公主就沒這么幸運了。
當然了,正史對平陽公主的事跡惜墨如金,未有提及,這都是野史上記載的故事,所以真假難辨。
第二天,劉黑闥的探子發(fā)現(xiàn)了這個情況,以為流在道路上的是馬尿,連忙將此事告知了劉黑闥。劉黑闥親自來到關(guān)下張望,這時只見城里到處旌旗招展,鑼鼓喧天,城樓上喊殺聲響徹云霄,還以為是太原的救兵到了,嚇得急忙退兵。等到退兵之后,才知道是平陽公主的空城計,等他重新殺回娘子關(guān)的時候,太原的援兵已經(jīng)趕到,劉黑闥只能望洋興嘆了。
平陽昭公主被史學界認為是唐朝最令人敬佩的公主。她為唐高祖李淵奠定了關(guān)中一帶的基礎(chǔ),還聯(lián)合李世民的軍隊攻克了長安城,為大唐開國功臣。從平陽昭公主的封號,就可以看出她在唐朝的特殊地位。唐朝所有公主,均只有封號,只有平陽公主,死后有謚號。而太平公主、安樂公主等,雖然也曾盛寵一時,權(quán)傾天下,死后卻并無謚號。
我很好奇,為何史書對于這樣一個戰(zhàn)功赫赫的人的記載卻是少之又少,最終我找到了原因,而原因只有一個——她是女人!歷史都是由史官書寫的,而歷代從事史官之職的無一例外都是男人,他們筆下怎能容得下這樣一個強悍勇敢、敢與男人在馬上爭鋒天下的女人?尤其是當時的開國皇帝唐高祖和唐太宗,他們怎能讓一個女人搶去他們的功勞和光芒?這豈不是令他們顏面盡失?只可惜一代女將才、女英豪,卻被埋沒在了故紙堆里,讓后世之人難以窺見她風華之萬一。
上一篇? ? ? 梅花·梅妃:梅骨錚錚